随着殡葬改革,回归自然,这一系列相关政策出台以后,几乎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也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国家之所以出台殡葬改革,其原因在于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其根本使用还是以活人的效应为基准,以及对绿色生态环保的要求,要求绿色殡葬,厚养薄葬,从简节约丧葬习俗。

农村传统土葬习俗该不该延续

当前,紧张的城乡用地已不能完全让人安身立命,土葬用地的陆续征纳是一种伴随人口增长的趋势与必然结果。倘若土地资源能稳定当代与后代的生存发展,必要的使用改革是合理的。

进一步来看,土地资源分配有限,就土葬而言,还有安葬的好坏一说,俗言风水宝地。除了土地资源的有限外,其分配还与逝者所属的群族的社会地位相联系。如果土葬改革能给予逝者相对平等的尊重,也就能相对安抚生者的相对剥夺感。

但是,话说回来,丧祭礼仪历史悠久,加之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形成了复杂繁缛的丧葬礼仪习俗。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是“人死为大”讲究入土为安。

我们的身体来自大自然,本来就是大自然一部分,所有生物死后回归土地是自然的需求,死者回归自然重新参与生命循环,产生新的生命。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有机体都是永远循环的,大自然供养了我们,让死者回归土地,也是理所应当的。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在延续土葬习俗,几千年来死了多少人?可为什么一直没有出现死人抢了活人生存空间的事情发生?

公墓改革以来,大众持续关注的相关问题就是“续费,”国家建立基本殡葬公共服务制度,涵盖遗体接运、暂存、火化、骨灰存放、生态安葬等5项基本服务项目,这些服务没有几万块是很难解决的,墓地越来越贵,“阴宅”超过“阳宅”,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压力,由此而来民众的心声是“死不起”

丧祭礼仪历史悠久,加之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形成了复杂繁缛的丧葬礼仪习俗。随着发展,传统的丧葬礼仪不断地变化,趋势越来越简化,从“三年丧”、“三月丧”改为现代的“三天丧”。

基层地方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取消丧葬礼仪,不让孝子穿孝服,取消“三天丧”,改为“一天丧”,取消吹鼓手,取消丧礼筵席,取消扎制纸草,有的还取消陪灵,路祭等传统丧礼仪式。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民族精神家园的今天,这种做法让人不安。

丧葬是生者对死者感情的表达,也是个人对自我身躯的珍爱与依恋,是对父母的感激,同时也是自尊。

最后我们应承认,殡葬方式一直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三年守灵的要求已经淡化,因为对于现代人,需要一种符合时代节奏的寄托哀思的方法。骨灰盒的体积缩小也说明现代人需要一种更方便的服丧方式。情怀依旧在,但观念更文明。

殡葬改革的宗旨是节约土地资源,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其落脚点都是人的需求,特别是活着的人的需要。

殡葬改革者建议在不违背国家政策节约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允许传统安葬,建议莫要一刀切,因为公墓每个穴位与传统土葬穴位所用占地面积差不多,还是希望在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给予传统土葬习俗,又不失人文关怀。既要符合国家政策节约土地又不失几千年传统习俗,又能为生者与逝者带来生命的尊重。两全其美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