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据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方面获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红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9月27日10时43分在北京去世,终年57岁。告别仪式定于2018年9月29日(星期六)上午9时在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朱红文遗体告别于明日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朱红文

公开简历显示,朱红文1961年12月出生,湖南娄底人,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同年增列为硕士生导师。

朱红文1997年至2000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党总支副书记,2001年晋升为教授,2002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朱红文赴英国剑桥大学社会学系进行访学,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0年至2015年,朱红文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副院长,201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称号。2015年4月起,朱红文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常务副院长。

朱红文主要从事当代社会理论、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治理和环境治理等领域的研究,曾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高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研究》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方法论比较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研究”、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攻关项目、科技部和环保部软科学项目、西部县域科学发展模式等科研课题。

专著有《人文精神与人文科学――人文科学方法论导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工业、技术与设计――设计文化与设计哲学》(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社会科学方法》(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社会发展观》(合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等。译著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个人主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公民品德与公共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等。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学术月刊》和《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社会科学的性质及其与人文科学的关系》、《“设计哲学”的可能性和意义》、《哲学研究的中国语境、中国问题》、《当代中国学术的方法论批判》、《西方哲学的模式和趋向》等论文70余篇。

学术书

1、《社会科学方法论》(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个人主义----分析与批判》(主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

4、《对人的哲学理解》(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文化与社会的进程》(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

6、《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合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人文精神与人文科学----人文科学方法论导论》(专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8、《人的价值问题探索》(合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9、《未竟的浪潮----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合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项目:近年独立承担并完成的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高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研究》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方法论比较研究》。近期主持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21世纪新文化丛书》、《21世纪人文精神丛书》以及《教育与文化译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