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墓大多联系不上亲属,该何去何从?八宝山人民公墓党支部副书记倪晓峰说,目前人民公墓共有各类墓位6.8万座,其中“老墓”3.8万座。“我们这里所说的老墓是那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安置在这里的墓穴,有土坟、遗体墓和骨灰墓,骨灰墓的材质主要以水磨石、水泥为主。
“我们这里所说的老墓是那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安置在这里的墓穴,有土坟、遗体墓和骨灰墓,骨灰墓的材质主要以水磨石、水泥为主” 倪晓峰说,经过统计,3.8万座老墓当中,有3.5万座记录在案、有档可查,有3000余座是没有档案的“无主”老墓。
“这些无主的老墓有的墓碑上没有字迹,有的碑身模糊或断裂看不出字样和原貌,还有的没有亲属前来与管理处沟通登记,造成了无人认领的状态” 为何会有老墓存在? “这要从八宝山人民公墓的历史沿革谈起了”倪晓峰告诉记者,八宝山人民公墓始创于1950年,当时是北京市政府命名的四个人民公墓之一,“当时的名字叫‘西郊第二人民公墓’。
”创建之初隶属于北京市民政局民政科公墓组,1963年转隶于北京市殡葬服务公司 然而到了1968年北京市殡葬服务公司撤销,员工解散下放,西郊第二人民公墓就处于私埋乱葬的状态了,“现在看到的老墓大都是组建人民公墓之前安葬的”。
直到1984年成立北京市殡葬管理处,这个公墓才开始恢复建设,当时改名为八宝山后山公墓1993年,八宝山人民公墓组建,才有了规范管理,并延续至今 老墓可能会面临哪些问题? 首先,材质本身会带来风化、开裂等状况。
倪晓峰说,绝大多数老墓都是水泥或者水磨石建成的,这种材质没有现在常用的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坚固,长年的风吹日晒会出现开裂、风化等问题“有时候就算是维修,也会因为以前的水泥太老,跟现在的新水泥‘吃’不到一块儿去,不好修。
其次,老墓散落在四处,尤其是绿地、步道等位置,给祭扫带来不便,“尤其是挡在步道当中的墓碑,虽然祭扫人通过时都会很小心,但万一踢到或者碰到,对逝者不太尊重” 第三,由于老墓的设置不是成排成行,不便于规范化管理。
倪晓峰说,截至目前,在3.8万座老墓当中,已经有1.1万座进行了改造或者续租,完成老墓改造的墓碑有的换成了更坚固的石料,有的则选择了节地环保的骨灰墙或其他生态葬式 而对于无人祭扫的“无主”老墓,倪晓峰说,目前只能保持现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定期养护和修缮,“我们也希望家属主动前来登记和沟通,我们会尊重家属的意愿,共同协商改造、续租等事宜,努力为逝者建设一个美观整洁的安息环境。
” 老墓为何随处散落? 倪晓峰说,老墓大都是在组建人民公墓之前安葬进来的当时由于没有管理,墓碑的安放自然也没有规划“但为了尊重逝者和家属,组建人民公墓之后,就算是规划和修正墓区,也都是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尊重老墓的原址,在不影响老墓的前提下,‘绕道’建设,所以才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散落状态。
” “无主”老墓有人管吗? 倪晓峰说,虽然这些老墓“无主”,但它们坐落在墓区里,管理方也会对它们进行养护每年的清明节前夕,人民公墓的做墓工会对整个墓区6.8万座墓穴进行全面“体检”,尤其对“无主”老墓重点看护。
做墓工王建生说,清明前,他和墓区其他11个做墓工会带上水泥和工具,将墓区里6.8万座墓穴“过筛”每走到一个区域,几个做墓工就会弯着腰挨个儿查看,如果发现有裂缝儿,就会用工具和着水泥进行修补有的缝儿不比头发丝儿粗多少,铲子不好用,就用刷子蘸水泥,慢慢儿给补上。
“虽然这些老墓清明没人来,但咱尽点儿心,让这些墓也能好好过个清明节,不至于那么孤单”王建生说 祭祀扫墓,传承家风 清明祭祀祖先、追思亲人,这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保留下来的习俗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很多年轻人大都在异地城市生活工作,很难抽出时间与精力回到自己的故土。
到祖先坟前祭奠,有时也成了“完不成的任务”但毕竟一座墓碑的背后,是一个家族历史的延续、家风的传承,人民公墓这3000多座老墓的背后也会有3000多个家族的传承 清明节的独特之处,在于凝聚着中国人对于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清明祭扫是表达对先人勤劳、风范和恩德的追念,也是为了让好家风代代传承。
寻找老墓、维护老墓、为老墓创造更好的条件,也代表一种家风的传承北京白事通免费专车可带您看多家陵园,购墓更有超值大礼包赠送,详情咨询免费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