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殡葬改革依然面临多重问题,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存在因为大办丧事而负债累累的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不少人企盼着改革丧葬陋习,但怕落个“不孝”的名声,只得违心的从众而行。

每年因办丧事引起纠纷、侵占耕地等事件屡有发生改革丧葬陋习已成为多数人的迫切愿望01 农村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小康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小康,同时也包含精神文明的要素。

2023年殡葬改革依然面临多重问题

旧的丧葬习俗不仅与我们先进的社会制度不相适应,而且也会给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带来不利影响,严重影响社会文明的发展(一)殡葬改革是一项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的社会变革我国各民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不同的殡葬方式,如:土葬、天葬、火葬等。

广大农村中长期沿用的土葬方法,包含了更多的封建迷信色彩,围绕着土葬形成的殡葬习俗更是封建思想的产物(二)殡葬改革是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目前,制约农民富裕的因素很多,不合理的丧葬制也是影响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因素。

(三)殡葬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有效途径中央为减轻农民负担接连出台了好多项政策,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增强农民的造血功能但是,农民在增收的基础上必须节支,才能保证实际收入的稳步增加尽管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的活动一直在开展,然而,长期积淀于农民头脑中的陈旧观念仍未被更新。

02 当下殡葬改革依然存在的问题政府经过多年大力推行,殡葬改革成效明显,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殡葬改革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一)农村封建迷信思想影响依然严重农村封建思想的影响是深远而严重的。

就文化知识方面而言,农民本身就是弱势群体,接受文明熏陶的程度还很不够,总认为命运由上天注定,信神拜神现象几乎遍布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二)实行“火葬”后也没有达到殡葬改革的最终目的在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都已建有"寿穴"和"寿材",两者花费怎么也要几千元,有些老年夫妇到晚年常倾其积蓄准备后事。

按道理说,按照旧风俗所需的棺材和建墓费用也不少,但由于两者所需材料在农村往往可以就地取材,因此对这种费用人们并不敏感;而实行火葬后,火化费就已不低,各地的优惠取消后,墓穴的费用又很可能要超出人们的想像,人们对可能要收取的公墓管理费的传闻也议论纷纷,更重要的是火化费和墓穴费用成了强制性消费,这一切都使村民们很难感觉到实行殡葬改革后更省钱。

(三)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对殡葬改革认识不到位,推进不力丧葬改革的效果与基层政权的操作有很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 不同地区丧葬模式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当地基层政府部门的管理造成的在实际情况中,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对丧葬改革认识不到位,也就难以确保当地丧葬改革的推进与落实,甚至有些政府部门领导也存在一定的封建观念,自己尚不能坚定观念,如何说服群众。

(四)殡葬改革相关制度依然不够完善一是丧葬改革面临执法尴尬在殡葬执法中,民政部门是殡葬管理的主管部门,但民政部门想管又缺少执法力量,在实际的殡葬行政执法中,执法主体则成了“建设、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这就出现了推诿扯皮情况。

二是相关法规过于笼统简单,缺乏必要的操作性,违规的丧葬行为在殡葬改革中没有强制处罚规定(五)农村殡仪基础设施滞后, 配套服务不足火葬是文明、经济、卫生、科学的殡葬方法,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大多数农民从内心深处拥护、赞同火葬制度。

但一个突出问题是:火葬之后的骨灰如何处理?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着骨灰无处可安置03 对策与措施(一)坚持规划先行,满足长远需求在全县范围内合理规划公墓点位,尤其是农村公益性墓地,在既能满足节约土地资源又能保证公墓供给量的基础上,片区规划,集中建设。

(二)坚持公平可及,保障群众利益突出殡葬事业公益属性,完善惠民殡葬政策,落实绿色殡葬奖补政策,优化殡葬资源配置和服务网络,确保实现人人享有公益性基本殡葬服务(三)坚持问题导向,分类分步实施着力完善政策举措,禁止乱埋乱葬现象和过度丧葬活动行为。

把推行火化、生态安葬、节俭办丧、低碳祭扫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四)坚持示范引领,落实属地管理坚持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发挥党员干部推动殡葬改革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广大群众参与、全社会支持的殡葬改革良好局面。

(五)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监督按照殡葬改革法规、政策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追究加强对殡葬行为和丧事活动的管理,依法查处乱搭灵棚、违规土葬、乱埋乱葬等行为(巍山县县政协副主席、乡党委书记 叶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