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略思维推进上海殡葬数字化转型。近日,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启动了以筹建网上人文纪念馆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转型方案。这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响应上海市《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是重大的发展契机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决策部署。
数字化转型在上海殡葬业早已悄然展开,但作为总体数字化转型的工程项目,还应以筹建网上人文纪念馆为始对这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我们应该以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为指引,继之以相应的策略举措来推进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副局长曾群在对推进这项工程也有多次指示,体现出市局领导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殡葬中心筹建网上人文纪念馆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也始终以战略思维贯彻指引,把这项工作作为殡葬中心“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举措和推进上海殡葬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目标是走出上海殡葬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一、行业可分,战略要合战略思维与分合思维密不可分,战略行动离不开联合行动联合行动是战略行动的起点和基本特征,是印在马克思主义战略思维理论研究教材首页的训辞该人文纪念馆的筹建方案体现了“行业可分、战略要合”的思维方法。
行业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形态之一行业可分是传统观念,至今依然通行,它使得各行业的边界清晰但今天人们在办大事创新业时,行业的边界在日益增多的联合行动中逐渐模糊,各行各业分别介入新的领域,突破固有的局限性各行业利用资源的能力在提升,也在创造新的价值。
因此它就会介入新的战略领域,积极主动地与其他行业结成战略联盟或协作关系,这就是行业要分、战略要合的关系上海在筹建网上人文纪念馆时,就多处说明了这个道理,展现了这种思维表现之一,筹建主体多元性筹建方案中各单位的职能定位是:市民政局是部署者,殡葬管理处是牵头指导者,殡葬服务中心是承办者,市殡葬行业协会是协同者,高等院校等是技术支持者。
表现之二,建立起全市统筹推进机制人文纪念网站由殡葬管理处牵头,建立全市统筹协调和推进机制,加强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组织联动,实现殡葬行业数据贯通以“合”的方式创新运行机制,推动“身故一件事”等相关内容上线应用。
在“应用云”建设方面,加强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等各类主体的合作,做好数据资源的挖掘利用和融合赋能,汇聚原始数据,处理基础数据,研发数据产品,加强数据管理,促进数据增值,培养数据人才这诸多方面必须要有一个协调机制,统一联合行动方能奏效。
在行业可分、战略要合的思维框架下,还应注意到行政要分、行动要合这是战略上分合思维的继续和深化在企事业组织内部,划分若干行政部门是必要的行政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专业化运作和职责范围的确定但有不少重大行动是超越自身行政范围的,单个行政单位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联合采取行动。
数字化转型是整个殡葬服务链、生产链、信息链的流程再造,是植入先进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能力的颠覆性流程再造与创新行政虽分,但每一个行政单位只是流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无法应对总体流程再造,所以需要联合行动如果内部联合行动还不足以实现战略目标时,则需要向外延伸,实施跨行业的联合行动。
这两方面的结合,是一个行业在重大转型期应有的战略思维二、格局要大,举措要细数字化转型是一场宏大的时代潮流,学者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涉及面广、意义重大、格局宏大上海殡葬在筹建网上人文纪念馆的工程项目中,体现出其战略思维的第二个特点是格局要大,举措要细。
要点一,提高站位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深化‘一网通办’,实现公共服务事项接入基本覆盖”民政局领导指出,网站建设项目格局要大,人文纪念馆要与全市的数字化转型工作相结合,要站在这个格局上思考,要站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高度,把这个工程项目抓细、抓好、抓实。
要点二,做强功能格局的大小不仅要看规模,更要看功能网站要在两个方面发挥大功能:一是服务功能,即以一体两面(一个信息系统+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实现殡葬服务和管理的创新;二是人文教化功能,网上人文纪念馆是一个服务平台,也是一个教育平台,更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
要点三,信息存储量要大近年来,网络“云”概念的形成与普及,推动了智能化进程利用大数据资源提供云服务,是包括殡葬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努力方向该网站既要保障逝者信息的大容量存储,同时还要满足上海市民在祭扫峰值期间预约等相关的需求。
三、向上要联,向下要延网上人文纪念馆建设事关全体上海市民,向上要联,向下要延是战略思维中不可或缺的内涵向上要联是联系市政府的目标、规划与要求,联系上海市数字化转型的大环境,及其所处地位及任务目标向上要联,既有利于提高信心,又可获得方法途径的指导。
例如,市政府审议“一网通办”的常务会议提出:努力实现所有面向企业和市民的政务服务“进一网,能通办”这给我们的战略规划提供了许多启示网络平台建设,向下要延,就是要做好延伸服务,通过“一网通办”把工作做深、做细、做优,要解决好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向下延伸的途径形式是多样的例如,与上海社会工作者协会、社区部门合作,提供线上悲伤辅导、心理辅导,线下心理干预等服务上联下延是战略思维的两个方面上联是首要的,它关乎这一工程项目建设的目标、定位和格局,具有决定性。
下延是工程、延展和优化,体现功能的扩展和提升四、着手要近,思虑要远在《人民日报》一篇阐述战略思维的文章中,提到“要善于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这一要求便是要从近处近期需要着手,而对相关问题的考虑要长远。
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程项目,战略行动都应充分考虑长期效应、效能、效果这个时间跨度因工程项目或战略行动的性质特点而各不相同,有的考虑十年二十年,有的要作出长时期的审视决断”例如,建设纪念网站时到底有哪些方面需要客户授权,客户把信息授权给网站,也要确定传播范围以及约定期限。
这类事情一定要在开始就考虑周到这里的“考虑周到”,不仅要求勤于思考,更要求善于思考,尤其要运用战略思维比如网上服务的收费问题,应该在工程项目筹建之初就做出明确规定有些事情,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提就不合适可见战略思维中,关键问题的提出是有时间尺度的。
着手要近,近在问题与民众需求息息相关如殡葬网站筹建中提出的信息授权、传播范围、管理收费、运行盈利、服务标准、信息筛选等都是着手要近的实际问题思虑要远,“远”在维系事业长远发展,民众长远利益战略虽然是划分期限的,但它又必须充分延伸目光,力所能及地洞察长远未来,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
五、技术转型,观念转变数字化转型属于技术转型,它给人们带来的观念转变明显而深刻,在不同社会领域、不同行业转变的表现各不相同建设网上人文祭祀平台,以云祭祀举行礼仪活动时,意味着脱离了以遗体骨灰为象征物的现场祭扫,转为以网上虚拟逝者肖像、视频、声音及花卉场景为象征物的追思活动。
换言之,祭祀凭借的象征物由传统的实体转为网络的虚拟象征物了我们应从理性认识、情感诉求上促进人们尽早实现这一观念转变应该相信,无论是理性说服大家接受,还是在应用实践中加以推广,我们都有能力推进这一过程数字化处理后的逝者象征物,无论是形象性、丰富性还是审美价值,都要比传统的逝者象征物优越得多,它充分显示了文化上的进步与超越。
六、企业运作,反哺发展网上人文纪念馆建成后以何种机制运作,是各级领导及筹建工作者反复思考的问题其中收费问题至关重要笔者认为网站筹建中应当坚持将企业化运作机制与反哺殡葬事业发展相结合这样既能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又能不断促进殡葬事业发展。
关于企业化运作,笔者初步提出了三类模式一是体验经济模式,回应市民追思纪念的个性化需求,实施多元化经营;二是平台经营模式,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为礼仪、用品、中介等市场提供供需对接服务;三是成果输出模式,创新研发智慧殡葬应用系统,推出标准、软件、产品等,辐射服务全国同行。
在运作机制中有三点要注意一是选择什么样的运作机制,它关乎发展的动力,关乎能否盈利以维持生存发展;二是企业化运作的具体框架,以便在接下来的实践中调整;三是企业化运作机制并不是纯粹的企业化运作,它是以盈利反哺殡葬事业为目的的,两者结合的实质是谨慎受控的企业化运作。
七、线上发展,线下促进网上人文纪念馆是上海殡葬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至“十四五”末,我们要建立“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线上线下相互协同、互为促进的先进服务体系“一网通办”是为市民提供全流程的殡殓、墓葬、海葬、祭扫等服务,“一网统管”则是建成对上海殡葬人、财、物、事等要素进行智能化管理的终端。
届时将以线上的数据流、管理流、信息流倒逼线下业务流程全面优化这一工程项目不是一般的重大科技项目,而是重大战略举措,可以推进上海殡葬“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作为承办者,不仅要求项目建设获得成功,还希望它带动上海殡葬的线下服务更加便捷化、人性化、智能化。
线上创新总是以现实服务为蓝本,由数字化构成的虚拟世界可以部分替代并超越线下的殡葬服务但有一些是目前不能替代的,线上发展与线下促进应结合起来,二者相互促进,并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