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碧绿山川长眠,促进生态友好与普惠发展的殡葬创新探索,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殡葬用地压力持续加大、生态环境退化与墓位面积超标、过度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已成为绿色发展的短板。推行科学、文明、环保殡葬方式,可有效避免墓地面积无限度扩张,有利于殡葬服务业持续优化,从而更好满足日益增长的殡葬服务需求,减轻市民殡葬负担。中国有句老话叫“入土为安”。
如何把殡葬改革与维护市民群众基本殡葬权益结合起来?如何让殡葬更生态、更普惠?7月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主持召开研究殡葬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01—规划公益性公墓73处“不能办公墓发大财”。
2017年,成都在全省率先施行普惠型惠民殡葬政策,以补贴和奖补的形式,减轻市民的经济负担,鼓励市民移风易俗今年1月,成都又将全省范围内死亡并火化的成都市户籍居民纳入基本殡葬服务补贴范围这一政策自施行以来,市县两级财政共支出1.23亿元,惠及24.4万人。
对于成都的实际情况而言,“公墓少”是市民面临更大的难题全市现有集遗体火化、殡仪服务为一体的殡仪馆10个,不具有火化业务的殡葬服务站7个,经营性公墓32个,公益性公墓15个其中,经营性公墓目前墓位存量为14.2万个,未使用土地1487亩,可安葬51.3万具骨灰;公益性公墓总体墓位存量4.7万,服务管理和生态化水平较低。
如何让公墓更普惠?近年来,成都积极推进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建设,先后建成双流区福山陵园、黄龙溪骨灰堂和青白江区红庙子公墓在新一轮殡葬设施布局规划中,全市规划公益性公墓73处,其中12处为现状保留、4处为现状扩建、57处为规划新增,可新建墓位210万个,节地生态与公益型公墓的墓位数占比将分别达到80%和55%以上。
“按照微利原则,公益性公墓由发改部门核定价格,由政府或政府平台公司运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公益性公墓将极大降低群众安葬负担,彰显公益属性2018年以来,成都对全市殡葬行业进行了专项整治,违反价格管理规定超标准收费的问题通过行政执法得以遏制,“不能办公墓发大财。
”如何让公墓更生态?正在建设的生态葬市级示范项目可以作为殡葬“转型”的一个例子它既是公墓、也是公园,既有人文关怀、也有园林景观在龙泉山上,这里将建设形成以树葬、鲜花葬、草坪葬为主要形态的生态葬格局,彰显生命文化。
—02—尊重生命、绿色文明在持续深化殡葬改革上下功夫罗强指出,殡葬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工作,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殡葬改革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关乎民生福祉,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共服务性工程。
罗强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推动殡葬工作,立足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深化殡葬移风易俗,确保殡葬改革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不移推行殡葬改革,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尊重生命、绿色文明的理念贯穿于改革全过程,坚持“科学、合理、便民”原则和“满足基本服务,兼顾多元需求”导向,加快修订殡葬专项规划,在持续深化殡葬改革上下功夫。
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降低殡葬负担,加快建设集中治丧场所,逐步消除搭棚治丧乱象,把殡葬改革与维护市民群众基本殡葬权益结合起来,不断加大便民、惠民力度三要始终突出问题导向,深入推进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在规范优化殡葬服务管理上下功夫。
罗强指出,与传统墓园相比,生态葬墓园在满足殡葬功能的同时,也可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追思缅怀、文化传承等的多功能城市公共绿色空间一要加快打造生态墓园示范项目,强化生态墓园规划引领,鼓励社会企业参与,提升生态墓园景观品质。
二要探索完善生态葬奖补机制,特别是突破资金奖励单一方式,探索将生态葬以适当方式链接医疗、教育等生活需要三要切实强化生态葬宣传引导,树立文明新风、培育生命文化,积极争取市民群众支持与认同,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市领导程伟、刘玉泉,市政府秘书长周先毅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