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去中华永久陵园祭扫或者办理业务的朋友,多半都会问一句:“我选的日子用不用提前预约啊?”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心意”里,也藏在陵园为了秩序和安全设下的“小规则”里。今天就跟大家唠唠,哪些日子需要提前打个“招呼”,让每一次奔赴都更安心。
绕不开的“全民追思日”——清明、冬至、春节前的小年。这三个日子,几乎是所有中国人心里的“祭扫必修课”。清明前后10天,从提前踏青“插柳”到正日的“扫墓”,陵园的人流量能达到平时的30倍不止;冬至前一周,老人们说“冬至大如年”,要给先人送“寒衣”,不少家族会集体出动;还有春节前的小年,大家要赶在过年之前“请先人回家”,陵园里的车能排到路口。这三个时间段,不管你选哪一天,都得提前3天预约——不是陵园要“卡”你,是真的怕人太多,连停车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安安静静陪先人说说话了。去年清明我陪朋友去,没预约,结果在门口等了40分钟才进去,本来想好好聊聊,最后只能匆匆烧了纸就走,特别遗憾。
然后是“藏在心里的日子”——逝者的忌日、生日,或者家族约定的“团聚日”。比如奶奶的忌日是农历八月十五,正好赶上中秋节,全家要一起去祭扫;或者爸爸的生日是周末,想带孩子去说说最近的情况。这些日子虽然不是全民高峰,但架不住“凑日子”——如果忌日正好是周末,或者和某个小节日叠在一起,陵园的人流量也会突然涨起来。我有个邻居,去年选了周日去给妈妈过忌日,没预约,结果到了之后发现同一排墓碑有三家人在祭扫,挤得连放鲜花的地方都没有,最后只能蹲在旁边等了半小时。所以哪怕是“私人日子”,只要是周末或者节假日,最好提前1天给陵园打个电话,问一句“那天人多吗?需要预约吗?”,别让心里的“热乎劲”变成“闹心”。
还有些“不期而遇的情况”——比如陵园有活动,或者工作日的“小高峰”。比如春天陵园会搞“公益祭扫”活动,免费给先人献花、擦墓碑;或者每月的15号有“生态葬”的集体仪式,这时候陵园的部分区域会被占用,人流量也会比平时多。再比如工作日的上午,虽然大部分人要上班,但有些退休的老人会选上午去,因为“早上空气好”,所以如果打算周一到周五上午去,其实人不多,但如果陵园正好有活动,最好提前问一下,避免碰到人流集中的情况。我妈上次选了周三上午去,结果赶上陵园的“公益擦碑”活动,好多志愿者在忙,她本来想自己擦墓碑,结果志愿者主动帮忙,虽然挺暖心,但如果是想安静待着,还是提前知道比较好。
最后跟大家说说预约的“小技巧”。中华永久陵园的预约方式很方便——可以关注公众号“中华永久陵园”,点击“预约祭扫”,填姓名、联系方式、人数、时间就行;也可以打客服电话,号码是400-xxx-xxxx;或者登录官网预约。需要注意的是,预约要提前24小时,比如明天想去,今天就得约;如果临时有事取消,最好提前6小时通知,别让陵园空等。不管是不是预约的日子,都要遵守陵园的规则——不能带明火,不能放鞭炮,不能乱扔垃圾,毕竟“尊重先人”最实在的表现,就是把他们的“家”保持得干干净净。
其实说到底,预约不是“麻烦”,是“默契”——陵园知道你想好好陪先人,你也知道陵园想给你一份安静。不管是大节日还是小日子,提前打个“招呼”,让每一次奔赴都更从容。毕竟我们去陵园,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是为了跟那个藏在心里的人,说一句“我想你了”,而这份心意,值得用一点“提前量”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