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家长辈选墓地,最在意的无非三个事儿:离得近、环境好、花钱明明白白。太子峪陵园坐落在丰台区,算是市区里少有的“能常来”的陵园——从地铁14号线张郭庄站出来,坐两站公交就能到,周末带着孩子过来,不用在路上耗太久。而里面的如意区,更是不少人的“心头好”,不是因为名字吉利,是这儿的环境和价格,都让人觉得“踏实”。
沿着陵园主路往深处走,过了功德碑,就能看见如意区的木牌。这儿的位置算陵园里的“黄金段”:背靠太子峪山的缓坡,前面是一片人工湖,湖边种着两排银杏,秋天叶子黄得透亮,风一吹就飘满墓道,连空气里都带着松针的清苦味儿。两边的墓碑不挤,每座之间留着半米宽的绿化带,种着冬青和月季,不像有些陵园那样,墓碑排得跟写字楼似的。这种“藏在林子里”的环境,是如意区价格的第一个“底气”——在北京,能有山有水还离市区近的陵园,本来就没几个。
说到价格,如意区的定价从来不是“一刀切”。我跟陵园的工作人员聊过,现在这儿的价格区间大概在8万到35万之间,差异主要在三个地方。首先是“位置”:湖边第一排的双穴墓碑,正对湖水,视野毫无遮挡,价格大概在30万左右;要是后排的单穴,离主路有点远,8万就能拿下。其次是“墓碑材质”:汉白玉的墓碑比花岗岩贵出一截——同样是双穴,汉白玉的要比花岗岩贵5万左右,毕竟汉白玉更细腻,刻字也更清晰,摸起来温温的,像老人的手。最后是“附加服务”:普通宋体刻字不用加钱,但要是想刻老人的手书或者浮雕,得加1000到3000块;还有每年的维护费,如意区是800块一年,包括修剪绿化、清理墓碑上的青苔,比有些陵园的1500块实在多了。
很多人会问:“这个价格值吗?”我认识的张阿姨去年给老伴选了如意区的双穴,就在湖边第二排,用的是浅灰色花岗岩。她跟我说:“老头生前爱钓鱼,总说退休了要去湖边住。现在葬在这儿,对着湖水,应该能安心。”还有个小伙子,预算有限,选了后排的单穴,8万多。他说:“我妈生前总念叨‘别乱花钱’,这个位置虽然偏点,但环境静,陵园有24小时安保,我晚上加班也不用担心。”其实如意区的性价比,就藏在这些“小方便”里:门口有便利店,祭祀时没带鲜花能直接买;园区有免费观光车,带老人过来选墓不用走太多路;甚至连卫生间都打扫得干干净净,里面还放着洗手液——这些细节,比“低价”更让人放心。
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先得算清楚“总费用”:墓碑价是基础,还要加维护费(一般20年一交或者逐年交)、刻字费、安葬费(比如下葬要不要吊车、铺水泥)。比如选一个15万的双穴,维护费20年是1.6万,刻字加2000,安葬费3000,总费用大概17.1万,得提前问清楚。再就是“选对位置”:老人爱安静就选靠里的,爱热闹就选靠近主路的,别光盯着“贵的”,得合老人的心意。最后别忘了带证件:身份证、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要是代办还得有委托书,省得跑第二趟。
其实选墓地从来不是“越贵越好”,是“越合适越好”。太子峪如意区的价格里,没有那么多“隐形消费”,你花的每一分钱,都能看得见——比如湖边的风、银杏的叶、干净的墓道,还有工作人员那句“有事儿您找我”。对北京人来说,这就够了:老人葬在这里,我们不用跑几十公里扫墓,不用怕环境变差,不用为手续发愁。这种“安心”,比什么都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