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的清晨,东直门交通枢纽的公交场站里飘着淡淡的菊花香,几位老人攥着折叠伞坐在长椅上,目光盯着12号站台的蓝色指示牌——那上面写着“长青园骨灰林班车”。对于很多要去祭扫的家属来说,这段不算远的路,曾因换乘的繁琐、开车的拥堵,让追思多了几分疲惫。而这辆贴着“长青园”标识的班车,成了他们最安心的选择。

每天清晨8点整,第一班班车会准时从东直门出发。发车点就在交通枢纽东侧的12号站台,旁边的志愿者会主动上前询问:“是去长青园吗?这边排队就行。”车上的座位铺着浅灰色的座套,干净又柔软,前排还有专门的置物架,用来放家属带的菊花、水果篮——司机师傅说,以前常有家属把祭品抱在怀里,现在有了置物架,大家能坐得更踏实。沿着京顺路向东行驶,班车会路过孙河大桥的绿树、北皋村的农田,风从车窗缝里钻进来,带着点郊外的青草香,大概40分钟后,就转入顺白路的林荫道,再走10分钟,长青园骨灰林的朱红色正门就出现在眼前了。

长青园骨灰林班车路线-1

除了固定的8点、9点班次,周末和节假日会加开9点半的班车,下午则有2点、3点两班返回东直门。车上的司机师傅都很有经验,遇到第一次乘车的家属,会主动提醒:“下车后直走50米就是服务中心,要办业务或者问位置,进去找穿制服的姑娘就行。”有次遇到住在北皋的李叔叔,他攥着一本旧相册坐在靠窗的位置,说:“我老伴走了三年,以前我得坐359路到孙河,再打个黑车,折腾一个半小时。现在班车直接到门口,我能多陪她聊会儿天。”旁边的张阿姨也搭话:“我女儿没时间送我,以前我不敢自己去,现在班车有司机照应,我每周都来,放心得很。”

长青园骨灰林班车路线-2

要是赶上清明、冬至这样的高峰期,班车会提前15分钟发车,还会加开10点的班次。但记得要提前15分钟到站点,因为人多的时候会排队;不用预约,但要带好身份证或者骨灰寄存证——司机师傅说,这不是查岗,是怕有人坐错车去了别的陵园。还有一点要提醒:下午的返回班车别迟到,要是没赶上,只能打车到孙河坐公交,就麻烦了。有次清明我遇到一对年轻夫妻,因为堵车晚了10分钟,看着班车开走急得直哭,还是司机师傅用对讲机联系调度,让后面的加车等了他们5分钟,才没误事。

其实对于去祭扫的人来说,最在意的从来不是路有多快,而是能不能安安心心走到思念的人身边。长青园的班车没有豪华的设施,没有刻意的温情标语,但它准点的时钟、稳当的车速、司机师傅那句“慢点儿下,台阶滑”,都成了这份追思里最温暖的注脚。就像那天在班车上听到的,一位阿姨摸着怀里用报纸裹着的桂花糕说:“我老伴生前最爱吃这个,以前坐公交得护着糕不被挤碎,现在班车稳,糕还是热的——就像他还在等我一起吃早饭。”

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松柏的清苦味,班车稳稳地向前行驶,把城市的喧嚣抛在身后。窗外的树影掠过,像极了记忆里故人的手,轻轻拍着肩膀——原来最贴心的陪伴,从来不是多华丽的安排,只是让思念的路,少一点疲惫,多一点从容。

长青园骨灰林班车路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