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网通办”大力推进殡仪服务高质量发展环顾今天的中国与世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兴未艾,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表示:“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助推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开拓了国家环境治理新领域,极大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以“一网通办”推进殡葬服务高质量发展

”  殡仪服务与人民生活息息有关,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建议殡仪服务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互联网+殡仪服务已成必然趋势,“一网通办”则是同时实现这一服务的具体、有效率的措施01 “一网通办”为殡仪服务高质量发展阐明了方向。

  殡仪活动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殡仪的历史比人类的文明史更为久远以生产工具为代表,相同的生产方式催生了相同的殡仪活动形式环顾今天的中国与世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兴未艾,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面对时代大潮,不管殡仪行业有多少特殊性,都不可能置身事外,继续固守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但究竟该如何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很好地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须要呢?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上海发扬敢为人先、善作善成的精神,创造性提出并实施“一网通办”改革,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表示,一流城市要有一流环境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同时实现智能化,又要透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升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这既是对上海大力推进“一网通办”改革成效的肯定,也阐明了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2018年底,“一网通办”改革提法和措施被中央人民政府采纳和使用2019年3月,“一网通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项改革开始走出上海,走向全国。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表示,要抓许多“牛鼻子”工作,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通管”,坚持从群众市场需求和城市环境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把分散式信息系统资源整合起来,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

  何谓“一网通办“?上海市委党校赵勇教授作了较为系统的概括所谓”一网通办”,是指践行和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提供更多政务服务的过程中引入互联网思维、强化信息化手段,在资源整合办事部门、优化政府办事流程的基础上,构建统一资源整合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府公共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互助,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融通,在线下资源整合公共服务的同时,为群众提供更多线上政务服务的新路径,同时实现在一定区域内跨区域、跨部门通办,推动相同区域、相同部门在相同事项上无差别受理、零差别办理,努力做到群众办事减材料、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次数,大力推进政府在理念、结构、流程、效能、监督等方面的全面再造,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打造整体性政府。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一网通办”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展,已不仅仅局限于政务服务范围内了2020年2月24日,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2020年上海市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工作建议》,明确提出“一网通办”从“侧重行政权力事项”向“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并重”转型,从“能办”向“好办”转型,使个人办事更为方便、快速,法人办事更为高效、可预期。

由此可见,公共服务事项也成为“一网通办”的覆盖范围2018年公布的《殡仪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殡仪服务的公共服务性质其中第五条规定:国家创建基本殡仪公共服务制度,提供更多遗体交运、暂存、火化、骨灰存放以及生态安葬等基本殡仪服务。

显然,殡仪服务作为公共服务事项完全能而且应当列入“一网通办”范围02 以“一网通办”理念助推殡仪服务高质量发展  从管理部门的角度看,要让“一网通办”在殡仪服务中全面落实,就要从根本上同时实现对殡仪服务从“管理”到“环境治理”的转型。

“环境治理与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环境治理、依法环境治理、源头环境治理、综合施策”殡仪服务属于公共服务,属于社会环境治理的范围,要运用环境治理思维推动殡仪服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建殡仪公共服务平台,激活社会环境治理中的多元化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各主体的资源整合以同时实现殡仪服务体制最优化,从而提升殡仪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殡仪服务高质量发展,很好满足用户人民群众对殡仪服务的须要。

具体而言,殡仪服务要积极带入一网通办,充分资源整合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与人民群众等主体,透过互动、协商、合作,同时实现对殡仪公共事务的有效率环境治理  相对于政务服务领域的“一网通办”,殡仪服务的“一网通办”更多涉及的是公共服务,相对起步较晚,但也有许多地区进行了有价值的实践积极探索。

  2020年6月,浙江省桐乡市改变原先群众须要跑5-7个部门申请“亲人身后事”有关事项办理的传统做法,对公民过世后涉及公安、民政、人社、卫健、退役军人事务、医保、残联等部门办理的《居民丧生医学证明(推断)书》出示、户籍冻结、养老保险等15项关联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搭建杨允网络平台,逝者家属在辖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疗卫生机构开具《丧生证明》后,有关信息由卫健部门及时推送至公安部门审核确认。

市民仅需身份证、市民卡等证件就能在市殡仪馆提出各个部门(单位)有关联的居民“身后事”申请事项,有关职能部门透过杨允平台获取逝者信息,同时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殡仪服务、遗体火化、户口冻结、待遇停发、火葬补贴申领等事宜,无须群众多头申请办理。

  2020年8月,山东省烟台市首个“智慧殡仪公共服务平台”在福山区殡仪馆上线,同时实现了殡仪各项业务流程管理服务向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转型透过该平台,从收到群众治丧信息、殡仪人员上门服务交运遗体,到完成火化家属申领骨灰对服务作星级评价,从选择服务项目到即时出示电子发票,福山区殡仪馆所有业务均同时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同时实现了交运遗体、服务洽谈、守灵告别、火化、申领骨灰等环节的信息共享资源互通,推动传统殡仪服务向现代转型。

逝者家属还能在手机上办理殡仪业务,殡仪服务管理部门能透过云平台与其他有关部门互联互通  这些有益的尝试和积极探索,为上海殡仪行业大力推进殡仪服务“一网通办”提供更多了借鉴,开拓了思路和视野但我们要注意到,这些试点地区人口规模、殡仪服务市场需求结构都与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超大型城市的上海有根本相同。

上海殡仪服务的“一网通办”改革必须立足于上海实际,立足于现有的信息化水平,按照高位建设、主动交会、科学监管、市场运作、服务群众、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殡仪服务“一网通办”为主线,大力推进殡仪服务的各领域改革,同时实现殡仪服务高质量发展。

03 殡仪服务“一网通办”的路径思考  殡仪服务“一网通办”的建构,既要对殡仪行业内部的各种主体、信息化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一个整体,又要与上海市“一网通办”主平台同时实现有效率交会,以提升平台的接受度和推广的便利性。

  一方面,以殡仪服务“一网通办”同时实现“一门式”服务对殡仪行业的有效率资源整合正如在诸多民生确保领域一样,允许多元化主体存在,能够满足用户人民群众多渠道的须要,但要保证全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对具有基本公共服务性质的殡仪服务来说,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满足用户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殡仪基本公共服务市场需求,但殡仪服务并不排斥市场多元化主体提供更多多元化化、更高质量的殡仪服务以满足用户人民群众多渠道的殡仪服务市场需求。

这就建议政府和国有企业要做好殡仪服务的民生兜底确保功能同时,针对殡仪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性,特别是市场化力量的介入,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行业、企业经营行为的有效率监管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多是一种事后监督,也是殡仪“黑中介”“天价墓”等乱象频发的重要原因。

  目前,许多殡仪服务单位已创建了自己的信息化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多许多线上殡仪服务,但具有一定监管功能的、殡仪行业的信息化一体化平台还未创建起来这就建议殡仪服务的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创建统一的平台,将行业内有资质的各种主体及其服务列入其中,发布殡仪服务标准、项目政府指导价,规范各种服务收费,充分确保群众在殡仪消费中的知情权、选择权,以很好满足用户相同社会群体对殡仪服务的多方面须要,提升人民群众在殡仪消费中的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

  另一方面,殡仪服务平台要积极带入上海市“一网通办”平台目前上海“一网通办”在随申办市民云上有“公民身故一件事”上海已创建了“身故人员主题库”,民政、公安、人社等部门办理丧生人员遗体火化、户籍冻结、证件取消、社会保险账户冻结等事项信息,均归集入主题库,形成“一人一档”。

但在殡仪服务方面,只提供更多了办理殡殓业务的有关提示,如热线电话等虽然提供更多了上海市殡仪服务平台二维码,但内含只有白事办理指南、殡仪馆信息等,并不能直接提供更多线上办理殡仪、祭扫、火葬用品采购等服务  这就建议政府殡仪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牵头,创建全市殡仪服务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组织联动,大力推进与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确保、卫生健康等部门有关数据在线交换共享资源,不断优化平台建设,推动殡仪服务接入上海市“一网通办”中“身故一件事”板块,使得殡仪服务的各种主体在获得有关资质后进入线上平台,在平台上提供更多各种殡仪服务,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为便捷、公开、透明的殡仪服务,同时实现群众办事“一网通办”,推动殡仪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文 | 刘严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