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业首个《文明祭扫礼仪指引》意见征求稿农历冬至,是人们缅怀故人的传统节日。在这慎终追远的时节,如何在寄托哀思的同时,做到文明祭扫?

早上九点,在上海奉贤区的滨海古园,前来祭扫的市民已经是络绎不绝对比过去,如今的墓园里少了些许“烟火气”“烟火气”的消散,体现了近年来上海建设“无焰墓园”卓有成效不过,锡箔不让烧了,一些市民也有了新的疑问。

殡葬业首个《文明祭扫礼仪指引》意见征求稿

如何为市民提供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祭扫指引?为此,由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上海开放大学、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共同编制的《上海文明祭扫礼仪指引》(征求意见稿),也在今天对外发布,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作为全国首个殡葬方面的礼仪指引,此次出台的征求意见稿,围绕“祭扫时间”、“常用祭品”等方面,做了不少新的尝试和引导。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祭品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文明祭扫的一大难题对此,“指引”也建议市民在祭扫结束后,可分享祭品或带离墓园,保证故人安息之地的干净整洁专家还指出,养成文明祭扫之风,离不开墓园和市民的双向合作。

比如如何避免在清明冬至形成祭扫高峰,这个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市民不拘于时、错时祭扫,也要求墓园提供现代化的礼仪服务,来回应大众的祭扫需求专家也强调,文明祭扫的养成,要注意好“破”与“立”的平衡,让值得继承的传统文化理念,不会因此而消散。

相关部门在注重形式创新的同时,也要化“堵”为“疏”,从硬性的约束转变为柔性的文化引导,让广大市民在文明祭扫的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今天发布的《上海文明祭扫礼仪指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明年2月5日前,市民朋友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反馈想法和建议期待凝聚大家的智慧见解,推进殡葬移风易俗,也让文明祭扫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上海文明祭扫礼仪指引(征求意见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