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窗户时,李阿姨已经攥着刚买的白菊站在幸福里小区门口了。她抬腕看了第三次表——指针刚划过7点,远处就传来熟悉的鸣笛声:涂着浅绿漆的班车,正顺着青年路缓缓驶来。对于很多像她这样依赖公共交通的家属来说,这趟准时的班车,是通往归山陵园最稳妥的“思念专线”。

归山陵园的班车线路,早把家属们的需求摸得透透的。早班6点半从市区火车站广场发车,沿着解放路绕到客运中心,再穿过青年路的几个老小区,最后停在华光路的老年活动中心——每一站都选在居民最集中的地方。之后每半小时一班,直到下午4点半的末班车从陵园返回。住在阳光社区的张叔,总守着7点那班:“我家老伴以前爱睡懒觉,这会儿准在陵园的银杏树下等我,我得赶在太阳升起来前,把她最爱的桂花糕摆上。”而刚工作的小周,总选8点半那趟——他要先去单位打个卡,再带着给爷爷的酒,坐班车慢悠悠晃过去。

要是赶上清明、冬至这样的祭扫高峰,老乘客们都有“小技巧”。比如提前15分钟到站点,去年清明我跟着妈妈去,7点的班车刚停下,队伍就排到了小区门口。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举着小喇叭来回走:“下一班7点半准到,大家别慌,都能赶上!”对了,节假日最好提前一天打客服电话预约——去年冬至下雪,我本来怕班车停开,提前打了电话,客服姑娘笑着说:“放心,我们加了两班车,还在每个站点备了姜茶。”还有个小提醒:一定要关注归山陵园的公众号,要是遇到暴雨、大风这样的特殊天气,班车时间会第一时间更新,比刷朋友圈还快。

归山陵园班车接送时间-1

开了6年班车的陈师傅,早成了家属们的“老熟人”。他总把驾驶座旁的窗户开条缝——说是怕车里的菊花闷坏;遇到拄拐杖的老人,他会提前踩住刹车,绕到车后开门扶一把;有次我忘带纸巾,他从抽屉里摸出一包:“擦把汗,陵园的台阶滑,慢点儿走。”车上的乘客也热乎,上次我旁边坐了位刚工作的姑娘,拿着手机翻路线急得快哭了,旁边的阿姨立刻凑过去:“姑娘,我上周刚坐过,等下跟我走,我带你找站点。”还有次一位大爷拎着沉重的果篮,后座的小伙子赶紧站起来:“叔,我帮你放后备箱,别累着。”

其实这趟班车,载的从来不是简单的乘客。它载着凌晨4点熬的粥,载着叠了又叠的纸鹤,载着想说却没说出口的“我想你”。陈师傅的方向盘转一圈,就把小区门口的烟火气,送到了陵园的松柏旁。有次我坐在最后一排,听旁边的奶奶跟邻座聊天:“我家老头子走了三年,这班车陪了我三年——司机小陈知道我膝盖不好,总把我安排在靠前的座位;上次我忘带伞,还是同车的姑娘给我遮的雨。”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陵园里的青草香,我突然觉得,这趟班车哪里是交通工具?它是一根温柔的线,把活着的人和想念的人,轻轻连在了一起。

归山陵园班车接送时间-2

现在我再去归山,总愿意早一点到站点。看着越来越多的人攥着花、提着包,在风里笑着打招呼,看着班车稳稳停在面前,司机师傅探出头说“上来吧,坐里面暖和”——突然就觉得,那些没说出口的思念,那些藏在心里的牵挂,都跟着这趟班车,慢慢飘到了亲人身边。

归山陵园班车接送时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