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天总伴着些风,吹得玉兰花落一地的时候,也到了祭扫的旺季。身边不少朋友问,佛山陵园到底在哪?不像市区里的陵园那么有名,它藏在昌平的乡下,却因为交通方便、环境安静,成了不少人的“心选”。
在北京昌平的东北部,兴寿镇象房村东头,佛山陵园的入口顺着昌金路就能找到——别嫌“象房村”名字土气,村里的老会计说,早年间这附近有片茂密的橡树林,村民盖房子都用橡木板,慢慢就叫成了“橡房村”,后来口口相传,变成了“象房”。顺着昌金路往东走,过了京密引水渠的石拱桥,就能看到陵园的指示牌:青灰色的石牌不高,刻着“佛山陵园”四个鎏金大字,没有多余的装饰,倒像家里老人用了多年的茶缸,沉得住气。进了门是条两车道的柏油路,两边的侧柏种了快二十年,树干粗得能抱过来,枝叶遮着天,连阳光都变成了碎金,落在地上像撒了把星星。
要说交通,公交和自驾都省心。公交选昌59路准没错,终点站就是象房村,下车往东边走500米,沿途会经过村口的便利店、卖菜的小摊子,甚至还有个修自行车的老师傅——他的摊子支在大槐树下,工具箱上贴满了旧报纸,看到有人往陵园方向走,会主动指一指:“直走,别拐弯。”自驾的话更舒服,从市区出发走京承高速,11号出口(赵全营)下来转昌金路,差不多40分钟就能到。上周我跟着爸妈去祭扫,沿途经过几片苹果园,春天的花刚谢,小苹果像绿豆似的挂在枝上,妈妈忍不住下车拍了张照:“去年秋天来,这园子里的苹果甜得很,今年得记着来买。”
其实大家在意地址,从来不是在意那串冰冷的门牌号,而是在意“能不能常来”“来的时候顺不顺心”。佛山陵园的地址就藏在这些生活细节里:陵园门口的早餐摊开了十年,老板老周的豆腐脑熬得够火候,糖油饼炸得酥掉渣,不少常客祭扫前会在那吃口热乎的,老周都认识,看到熟脸就喊:“张姨,还是糖油饼加豆腐脑?”;村口的便利店卖的矿泉水比市区便宜一块钱,老板会主动给带孩子的顾客递个小马扎;甚至连陵园里的保洁阿姨,都会提醒你“前面的台阶滑,慢点儿走”。
上周末碰到个阿姨,抱着一束白菊站在陵园门口,盯着对面的苹果园发呆。她跟我说,老伴生前爱喝苹果汁,以前每到秋天,他们就会去附近的果园摘苹果,自己在家榨。“现在我每次来,都先去果园转一圈,摸一摸树上的苹果,像摸着他的手。”风掀起她的衣角,吹得白菊摇晃,却吹不散她眼里的温柔。
佛山陵园的地址,从来不是地图上的一个点。它是昌金路上的苹果花,是京密引水渠的流水,是老周的豆腐脑摊,是每一个来祭扫的人,藏在心里的“回家的路”——这条路不远,不堵,有烟火气,能让你觉得,那些离开的人,从来都没走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