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总是裹着点甜意,巷口的糖炒栗子刚出锅,香气裹着风往衣领里钻,可总有一些脚步,会轻轻绕开热闹的街市,朝着东北方向去。不是去看香山的红叶,也不是去摘昌平的苹果,是要去见一个“老地方”——炎黄陵园,藏在桃林村北的那片松柏里。

炎黄陵园的地址说起来很具体:昌平区兴寿镇桃林村北。可真要找过去,倒像是跟着记忆走。从市区上京承高速,钻过两个隧道,昌金路的出口就在左手边。下了高速往村里拐,路两边是刚收完玉米的田地,土埂上爬着星星点点的野菊,风一吹,小黄花就晃啊晃,像在给人指路。再走两公里,就能看见桃林村的老槐树,树洞里塞着孩子们塞的糖纸,树底下的石墩子还留着晨练老人的体温——顺着树旁的小路往北,柏油路尽头的红门,就是炎黄陵园了。

其实桃林村的名字不是白叫的。早年间村里真的种了满坡的桃树,清明前后粉霞似的落一地花,后来为了守着陵园的安静,换成了四季常青的松柏,可山坳里的野桃没砍,每到春天还是会开得热热闹闹。有次春天去,刚到村口就看见粉花漫过山岗,风把花瓣吹进陵园的红门,落在碑石的缝隙里,倒像是给每一块碑都戴了朵小桃花——原来连风都知道,这里的思念该是温柔的。

北京炎黄陵园地址-1

去陵园的路不算难寻。公交可以坐942路,晃悠悠到桃林村站,下车往东北走十分钟,就能看见陵园的牌子;要是自驾更方便,顺着昌金路往村里开,园门口有片开阔的停车场,保安师傅总戴着顶鸭舌帽,看见车来就笑着挥手:“往里停,挨着树的位置阴凉。”走进园子,没有想象中沉甸甸的压抑,反而有鸟在松柏间跳,翅膀扑棱的声音比蝉鸣还轻,碑石间种着月季和冬青,有的碑前摆着半块月饼(许是刚过中秋),有的放着一瓶矿泉水(夏天的风还没全退),最常见的是野菊——从山坳里掐的,带着晨露,插在碑前的土缝里,黄灿灿的像小太阳。

昨天去的时候,碰到住在村头的张奶奶,搬个小马扎坐在陵园门口剥毛豆。她抬头看见我,笑着说:“又来看你爸啦?这园子好,离山近,吸得到松风;离村近,听得到狗叫,跟在家似的。”我蹲下来帮她捡毛豆,看见她指尖沾着泥土,指甲盖里藏着点松针——那是早上给老伴的碑前扫叶子蹭的。是啊,所谓地址,从来不是地图上的一个标点,不是“昌平区兴寿镇桃林村北”这一串字,而是“我知道你在那片松树下,在野桃林旁边,我走半小时就能到”的安心;是“我带了你爱吃的糖炒栗子,我能找到地方递给你”的踏实。

北京炎黄陵园地址-2

风里又飘来糖炒栗子的香,是从村口的小推车飘过来的。张奶奶剥了颗毛豆塞给我:“吃了再进去,你爸肯定也想闻闻这味儿。”我咬着毛豆,看着陵园的红门,看着门后漏出来的松柏梢,突然觉得,所谓的“地址”,其实是把“我想你”变成了“我能找到你”的路径——而炎黄陵园的这个地址,恰好装下了所有没说出口的牵挂,装下了每一个清晨的露水,每一朵春天的桃花,每一缕吹过松柏的风。

北京炎黄陵园地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