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的风裹着银杏叶飘进车窗时,我刚好跟着客户走进炎黄陵园的大门。主干道旁的银杏林正铺着金毯子,踩上去沙沙响,往深处走,樱花树的枝桠虽然光秃秃的,但枝缝里漏下来的阳光,已经能让我想起春天满树粉云的样子——去年三月来的时候,有位穿藏青外套的阿姨站在花下抹眼泪,说母亲生前最爱的就是樱花,选在这里,就像把母亲的春天永远留住了。
说到大家最关心的价格,炎黄陵园的区间其实像园区的树影一样,疏疏密密藏着细节。从入门处的咨询台拿到最新价目表时,我先翻了翻最基础的生态节地墓——这种卧碑嵌在草坪里,碑面刻着简单的姓名和生卒年,价格从3.2万到5万不等,适合喜欢简洁、预算有限的家庭。再往上是传统立碑,最常见的汉白玉或花岗岩材质,刻着松鹤、梅兰竹菊的浮雕,位置不同价格差得挺多:靠近中心景观湖的“湖景位”,阳光能晒到碑身,价格大概8万到12万;如果往山腰走,离主干道远一点,同样的碑型能便宜2到3万,比如上个月张叔选的那处,背靠侧柏丛,前面能看见远处的农田,才5.2万,他说“我爸生前种了一辈子地,看这个景肯定踏实”。
更贵一点的是艺术定制墓,价格从15万到20万以上不等。有次碰到个做设计的姑娘,要给喜欢画画的母亲做个“画框墓”——碑身做成打开的画本形状,上面刻着母亲生前的水彩画,旁边摆着小花盆,能种母亲最爱的太阳花。姑娘蹲在草稿纸上改设计时,陵园的工匠师傅凑过来,指着画本的边角说“这里加圈卷草纹吧,你妈肯定喜欢”,最后算下来18万,姑娘摸着碑面的纹理说“比我想象中暖多了”。
其实选墓的时候,很多人会忽略“隐形价值”。比如炎黄陵园的管理费是按墓价的3%每年收吗?不,是一次性交20年,每年也就几百块,而且园区的保洁每天都会擦墓碑,草坪每个月修剪一次,连祭祀区的香烛台都有人随时清理。有位阿姨跟我说,她之所以选这里,是因为去年清明来的时候,看见保洁阿姨蹲在她母亲的碑前,用软布擦碑缝里的灰尘——“连我都没注意到的细节,她们帮我做到了”。还有免费的祭祀班车,每个周末从市区发两趟,对于没车的家庭来说,比自己打车方便多了。
上个月陪一位李姐选墓,她绕着陵园走了三圈,最后停在一棵老槐树下的位置。“我妈生前总说,小时候在老家的槐树下纳凉,邻居阿姨给她剥毛豆。”李姐摸着槐树的纹路,风刚好吹过来,槐叶沙沙响,“你听,像不像我妈在笑?”这个位置是传统立碑,价格7.8万,不算贵,但李姐说“这棵树比任何贵的位置都好”。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炎黄陵园的价格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它是老槐树的年轮,是樱花树的花期,是保洁阿姨擦碑的软布,是工匠师傅加的那圈卷草纹。
走出陵园的时候,太阳刚好落在山尖,把最后一缕光洒在门口的“炎黄陵园”石碑上。风里飘来桂花香,虽然现在不是桂花季,但我知道,等明年中秋,这里的桂树会开得满院香,就像每一位亲人的思念,从来都不会缺席。选墓不是买一个冰冷的位置,是给心里的牵挂找个能扎根的地方——炎黄陵园的每一寸土地里,都藏着这样的温度,等着每一个想要“留住”的人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