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陪妈妈去给姥姥选安息地,刚坐下来她就掏出手机翻长城华人怀思堂的官网:“先看看价格,咱们得花得透亮。”我忽然反应过来,原来每个捧着手机查墓地价格的人,都藏着同一份心思——不是抠门,是想给最亲的人选一个配得上他们的地方,每一笔钱都要花得安心。
长城华人怀思堂的官网倒没让我们费劲儿,首页导航栏里“服务与资费”点进去,直接分成“墓型价格”和“服务收费”两大块。墓型那栏分得特别清楚:传统立碑分了“长城景观区”和“静谧林区”,价格差几千块——后来问客服才知道,景观区能直接看到长城烽火台,不少人就冲这点选;生态葬更贴心,树葬、花葬的价格表旁边附了实景图,比如树葬是在银杏林里,每棵树挂着铜牌,比看冰冷数字直观多了。不过要提醒一句,价格表上的“墓位费”是基础,像刻字的字体(楷书和隶书收费不一样)、安葬时的鲜花布置,这些都在“服务明细”里,得往下拉到底看,别漏了。
之前我也疑惑,怀思堂的价格怎么比周边有些墓地高?直到跟着客服去实地走了一圈——从停车场到墓区是平整的柏油路,轮椅推起来毫不费劲;每排墓位之间留了两米宽的通道,妈妈说“以后来扫墓不用挤着挪步子”;最让她动心的是“长城纪念墙”,墙上刻着逝者名字,旁边种着月季,“姥姥要是在这儿,能天天看长城闻花香”。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怀思堂1999年就建了,是北京最早做“人文墓地”的,连安葬仪式都有专人引导,不用自己慌慌张张找流程,这钱花得是“省心”。
查完价格表别急着定,最好打官网的400电话再确认——比如最近民政部门给生态葬的补贴能抵三千块,或者热门的“长城景观区”剩下最后几个位置。周末我们带着姥姥的照片去了,站在景观区平台上,长城像条巨龙卧在山边,风把妈妈手里的照片吹得动了动,她轻声说“就这儿吧,姥姥肯定喜欢”。
其实那天离开时,妈妈摸着怀思堂的石栏杆说:“原来价格表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是告诉我们这儿的每一寸地方都值得。”是啊,我们查的不是价格,是给亲人的“安全感”——长城华人怀思堂把价格摆得明明白白,就是让我们知道,这份“安全感”真的能握在手里。毕竟找墓位和选房子一样,要看地段、看环境、看服务,而官网的价格表,就是打开这份“安心”的第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