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北京,风里还裹着些槐花香,我沿着昌金路往东走,远远就看到路边立着块青灰色的指示牌——“炎黄陵园 300米”。对于许多想为亲人寻一处安心之所的人来说,找对地址往往是最安心的第一步,而北京炎黄陵园的位置,恰好藏在昌平区兴寿镇那片被绿树包裹的角落里。
其实第一次找炎黄陵园时,我也绕了点小弯。后来才摸清楚,它的具体位置在昌金路与崔昌路交叉口的东侧,往北约300米就是京密引水渠。站在渠边往对岸看,能看到陵园里的松柏连成一片绿浪,像给土地盖了层温柔的毯子。作为昌平区少有的依水而建的公墓,这里的方位其实很好记:从北五环上清桥出发,走京承高速到兴寿出口,再沿着昌金路往东开10分钟,路边的指示牌会清清楚楚地告诉你“到了”。如果是坐公交的话,乘942路或者昌59路到“兴寿站”下车,再转个共享单车,沿着崔昌路往东北骑5分钟,就能看到陵园的朱红色正门。
说到交通,自驾的朋友其实最省心。陵园门口有个不小的停车场,周末也不会挤;如果是地铁出行,最近的地铁站是13号线的西二旗站,从那里坐公交昌20路到“兴寿北站”,再步行15分钟就能到。我见过不少老人来这里,手里攥着地址纸条,门卫师傅总会笑着迎上去:“您往里边走,路平,台阶也缓。”其实连台阶旁都种着月季,粉的白的,把生硬的石板路衬得软和了些。
上周我陪朋友再去的时候,刚好碰上下过雨。沿着陵园里的小路走,脚下的青石板泛着光,两边的侧柏滴着水,空气里全是泥土和松针的味道。朋友站在亲人的墓碑前,轻声说:“这里连风都轻。”其实炎黄陵园的好,不止是地址好找——它背靠燕山余脉,前面望着京密引水渠,既有山的稳重,又有水的灵动。我问过陵园的工作人员,他们说当初选地址时,特意挑了这片“藏风聚气”的地方,就是想让每个来这里的人,都能感觉到“踏实”。
昨天遇到个阿姨,拿着手机对照地址找过来,她盯着正门的鎏金大字说:“原来在这儿啊,比我想的还安静。”其实对于寻墓的人来说,地址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而是“能找到”的安心,是“终于到了”的踏实。北京炎黄陵园的地址,藏在昌平的绿树里,藏在引水渠的波光里,藏在每个想靠近的人的心里——你只要顺着指示牌走,顺着风里的松香走,就一定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