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裹着一丝槐花香钻进车窗时,我正握着导航往天慈墓园的方向开。去年清明堵在山脚下的焦虑还没散,今年提前做了功课——原来墓园早就开通了网上预约通道,这会心里倒踏实了些。

其实预约没想象中复杂。前两周我试着打开天慈墓园的公众号,首页就有“清明祭扫预约”的入口,点进去填了身份信息、祭扫日期和人数,甚至还能选具体的时段——比如9点到11点,或者下午2点到4点。提交之后没几分钟,手机就收到了确认短信,里面附了入园二维码和注意事项。我妈在旁边凑着看,念叨着“现在可真方便,再也不用天没亮就去排队占位置了”。她想起去年清明,我们凌晨4点就起床,结果还是堵在山脚下,等了两个小时才进去,手里的菊花都被挤得蔫了。

昨天到墓园的时候,入口处的队伍果然短了很多。工作人员穿着绿色的马甲,拿着扫码仪轻轻一扫,“滴”的一声就放行了,没有往年的推搡和吵闹。园区里的小路干干净净,两旁的松柏抽了新枝,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落在墓碑上泛着温柔的光。我沿着指示牌往爸爸的墓碑走,路过临时休息区,有个阿姨正坐在椅子上喝矿泉水,旁边的志愿者在帮她整理手里的纸花。“姑娘,这水是免费的,你要不要拿一瓶?”志愿者笑着问我,我接过水,指尖碰到瓶身的温度,心里暖了一下。

天慈墓园清明祭扫预约-1

蹲在爸爸的墓碑前,我慢慢擦干净上面的灰尘。去年这个时候,周围都是嘈杂的人声,香烧得呛人,我连句话都没说完整。今年却不一样,风里只有淡淡的艾草香,旁边的祭扫者都很安静,有人在摆菊花,有人在擦墓碑,有人在轻声说话。我摸出手机,给爸爸看孩子的照片——“爸,你看,小宇上次数学考了满分,他说要像爷爷一样当工程师。”又拿出妈妈种的月季,放在墓碑旁边——“这是妈种的,你以前最爱的粉色,今年开得特别艳。”风掀起我手里的照片,吹过墓碑上的名字,我忽然觉得,爸爸好像就在旁边,笑着听我说话。

其实清明的意义,从来不是热闹的仪式。就像天慈墓园的预约制度,不是为了限制什么,而是让我们能更从容地面对这份思念。我想起入口处的志愿者说,今年预约的人比去年多了三成,但园区里反而更安静了——大家都按照时间来,不用挤,不用抢,能好好跟亲人说说话。临走的时候,我在出口处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文明祭扫,让思念更长久”。风里又飘来槐花香,跟清晨的味道一样,我摸了摸口袋里的二维码,想着明年清明,我还要提前预约——不是为了别的,只是想再跟爸爸多聊会儿,慢慢讲那些没说完的话。

还要提醒大家几句:预约时要填准确身份信息,入园带好身份证和二维码;不要带易燃物品,园区有免费菊花可领;有老人或行动不便者可提前联系墓园,志愿者会帮忙引导。这些注意事项,都是为了让思念更安全、更体面。

天慈墓园清明祭扫预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