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清晨总裹着点烟火气,楼下早餐铺的糖油饼刚出锅,张姐就举着手机凑过来:“你说太子峪的墓地贵吗?我妈昨天催着要看看,说趁身体好多跑几家。”其实不止张姐,最近常听身边人聊起太子峪——作为北京西南五环边的老牌陵园,它的价格像个“活的话题”,有人说“贵得咋舌”,有人说“值这个钱”。
太子峪的价格到底是什么样?我问了在陵园工作的朋友小周。他说:“跨度挺大的,从几万到几十万都有。生态葬里的树葬、壁葬,3-5万就能拿下,适合想节约土地的家庭;传统立碑墓分区域,靠近主干道或景观区的比如‘银杏苑’,得15-30万;要是要定制墓型或大尺寸,50万以上也不稀奇。”去年陪亲戚看墓时,走到“竹影区”,风穿过竹林沙沙响,亲戚摸着石碑纹路说:“这地方像老家后山,就是比远郊贵了小十万。”
为什么太子峪总被说“贵”?藏在“方便”和“安心”里。住在石景山的李叔算过账:远郊陵园开车俩小时,油费过路费一年得小两千,太子峪走莲石路20分钟到,祭扫不用起大早。环境更别说,背靠西山余脉,门口永定河支流绕着流,春天桃花漫山坡,秋天银杏落金雨,不少人说“把亲人放这儿,像住在公园里”。还有资质——作为民政局批准的经营性陵园,产权和售后有保障,不像有些小陵园“买完找不到人”,这也是很多人愿意多花点钱的原因。
但太子峪也不是“全贵”。小周说,最近推公益生态葬,符合条件能申请补贴,算下来比普通生态葬还便宜;不挑景观区的话,“枫林晚”“菊香里”这样的偏区,立碑墓10万左右就能拿下。设计师小吴去年给奶奶选了树葬,在西北角柏树林里,他说:“奶奶生前爱养花,现在守着树,清明浇浇水,比立碑有意义,才4万,比我想的便宜。”
贵不贵”从来在“需求”里。像买房子,有人为市中心学区房花高价,有人觉得郊区大三居舒服。太子峪的价格里,藏着北京人对“距离”的执念——不想让亲人离太远,不想祭扫变“长途跋涉”;藏着对“环境”的要求——想让亲人在有花有树的地方安歇;也藏着对“稳定”的安心——不想身后事出岔子。
那天傍晚去太子峪,夕阳染得陵园暖金,一位老人坐在石凳上,摸着墓碑轻声说:“你看这月季,和你生前种的一样。”风里飘来桂香,突然明白,“贵不贵”从来不是数字问题,是“这份牵挂,值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