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去温泉墓园看外婆,刚进大门就碰到邻居张阿姨,她攥着纸巾站在花坛区叹气:“想给老周换个带花坛的墓位,问了一圈价格,有的说三千,有的说两万,我都懵了。”风里飘着墓园里的玉兰香,我陪着她往客服中心走,顺便问了问工作人员,才算把温泉墓园的花坛价格摸出点门道。
其实温泉墓园的花坛不是“统一价”,先得搞清楚类型。最常见的是“嵌入式花坛”——就嵌在墓位旁边的矮墙里,占的空间小,材质大多是水泥、仿木或者普通石材,适合预算有限的家庭。比如张阿姨看的那种仿木纹理的嵌入式花坛,表面做了防腐处理,能种点小菊花或者三叶草,价格大概在3000-5000元,不算贵;还有一种是“独立花坛”,相当于给墓位配了个小花园,位置通常在景观好的地方——比如靠近湖泊、竹林或者银杏道,材质也更讲究,汉白玉、花岗岩居多,能种月季、绣球这种大一点的花,价格就往上走了,基本在8000元以上,好位置的能到2万元。
再仔细问,价格差还藏在“细节里”。比如材质,同样是独立花坛,水泥的只要6000元,换成汉白玉就得1.5万元,因为汉白玉质感好,不容易风化;位置更关键,墓园里的“景观C位”——比如能看到湖心亭的区域,花坛价格要比角落贵30%-50%,工作人员说“上个月有位先生,专门选了湖边的花坛,说老母亲生前爱钓鱼,坐在这儿能‘看’到湖水”;还有附加服务,有的花坛包全年换花,比如春天种郁金香,秋天种菊花,一年下来要加2000-3000元,有的则是自己打理,价格就便宜些。
我跟着张阿姨去看了几个实地区域。入门级的嵌入式花坛在墓园的北侧,水泥材质,表面刷了米白色涂料,能放两个小花盆,价格标着3800元;往里面走,靠近银杏林的独立花坛,用的是浅灰色花岗岩,边缘刻了缠枝纹,能种三株月季,价格是9800元;最里面的“景观区”,花坛挨着人工湖,汉白玉的栏杆雕着莲花,工作人员说“这个花坛能种六株绣球,而且每月有人来修剪,价格是18000元”。张阿姨蹲在湖边的花坛前摸了摸石材,小声说:“老周生前爱养绣球,要是能选这个,他肯定高兴。”
其实选花坛不用盯着价格“往上冲”,工作人员说,很多家属会犯“贵就是好”的错,其实更重要的是“合心意”。比如预算有限的话,选嵌入式仿木花坛就不错,价格5000元以内,能种点逝者爱吃的薄荷或者生前养的多肉;要是想省维护麻烦,选包换花的套餐,虽然加钱,但不用自己跑过来换;还有一点要注意——得看花坛的排水,要是底部没有孔,下雨容易积水,花会烂根,再贵的材质也没用。
离开的时候,张阿姨选了银杏林的花岗岩花坛,付定金的时候笑着说:“老周以前在阳台种银杏,现在能挨着银杏林,他肯定觉得‘回家’了。”风掀起她的衣角,银杏叶飘落在花坛边,我忽然明白,所谓的“价格”从来不是数字,而是藏在里面的思念——就像张阿姨说的:“不是买个贵花坛,是买个能放他喜欢的花的地方。”
如果你也在问温泉墓园的花坛价格,不妨先想想逝者生前的喜好,再去实地看看——毕竟最珍贵的,从来不是价格标签上的数字,而是那朵能开进心里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