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衣领,张阿姨攥着老伴的照片站在383路公交站台上——这是她第三次来寻天山陵园。不是记不住地址,是想找个能让心“落定”的去处。儿女说“选墓地要看位置”,可她要的“位置”,是能看见山、听见风,像他们当年在颐和园后山散步时的那种踏实。

天山陵园藏在京西军庄镇的浅山坳里,像片被时光轻放的槐树林。背靠棋盘山的缓坡,前面横着永定河的支流军庄沟——溪水清得能看见游鱼,夏天常有孩子光着脚在浅滩踩水,溅起的水花能飞到路过的人裤腿上。从市区出发沿莲石西路往西,过卧龙岗大桥转军庄路,沿途会经过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叶子上挂着晨露,像是刚被农户浇过。再走两公里,路边立着块青石板,刻着“天山陵园”四个隶书字,字缝里塞着几瓣晒干的野菊花,该是之前祭扫的人留下的。

坐公交的话,383路从苹果园地铁站出发,终点站就是军庄。下车往西北走十分钟,能听见溪流的叮咚声越来越近,转过一片刺槐林,就能看见陵园的入口——两扇铁门上爬着蔷薇藤,春天开粉色的花,秋天结小小的红果子。自驾来的话,园区门口有片不大但干净的停车场,管理员王伯总坐在门口的石凳上,看见有人来就笑着递上一杯温水:“慢点儿走,坡上晨露没干,滑。”

进了园区,墓区顺着缓坡往上铺,像给山披上了件浅灰色的衣裳。每排墓位之间都种着两排国槐,树影把墓碑盖得半明半暗,像有人轻轻用手掌遮着阳光。最里面的“松鹤区”位置最贴心——站在墓碑前能看见棋盘山的主峰,山尖儿飘着朵云,像极了张阿姨老伴当年戴的鸭舌帽。旁边的望乡亭里,常坐着位穿蓝布衫的老人,每周来给老伴擦墓碑,说:“我选这儿就是因为能看见山下的村子,和咱以前住的四合院一样。你要是想我了,站这儿就能看见我来的路。”

天山陵园墓地位置-1

其实天山陵园的“好位置”,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它是春天墓道旁开得满墙的迎春花,是夏天风里飘来的玉米香,是秋天落在墓碑上的槐叶,是冬天管理员扫得干干净净的台阶。张阿姨终于把老伴的照片放在墓碑前,用手帕擦了擦碑面——碑后是棵小松树,是她昨天刚种的,“以后我来的时候,它能替你接我。”风裹着槐花香掠过,远处的棋盘山泛着淡青色的光,像他们当年一起爬过的山。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张阿姨坐在望乡亭里喝王伯泡的茉莉花茶。风里传来溪流的声音,夹杂着不远处扫叶子的沙沙声。她摸着口袋里的纸条,上面的“天山陵园”四个字已经被揉得发皱——可她知道,不用再找了。这里的位置,是浅山脚下的槐树林,是溪流边的玉米地,是能看见山的缓坡,是藏在风里的思念。对于来找“位置”这里不是终点,是让思念有处可去的“家”。

天山陵园墓地位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