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衣领时,张阿姨攥着母亲的照片站在归山陵园的铁门前——上周刚从外地回来,想趁周末给母亲擦擦墓碑,却忘了先问开门时间,只能隔着栏杆望里面的松柏发怔。旁边的志愿者见状,赶紧走过去:“阿姨,下次可以先查营业时间,再预约,就不会白跑啦。

归山陵园的日常营业时间藏着很多“贴心的小心思”。平时是早8点到晚5点,周一到周日都不休息——这是特意给上班族留的“弹性时间”,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工作日请假。到了清明、冬至这样的祭扫高峰,营业时间会悄悄“拉长”:提前到早7点,延长到晚上6点,甚至在高峰日的前一周,还会加开“夜间祭扫通道”,直到晚8点。上次有个程序员加班到9点,赶过来的时候,陵园的路灯还亮着,闸机旁的保安笑着说:“没事,我帮你开闸,慢点儿走。”

预约其实没想象中复杂,反而能省很多时间。微信公众号搜“归山陵园服务号”,点“祭扫预约”,选日期、时间段,填姓名、身份证号和电话,勾一下“知晓须知”,确认短信就来了——连我那50岁的妈妈都学会了,说“比点外卖还简单”。要是不会用手机,打服务电话0571-XXXXXXX也行,工作日有阿姨接,声音软软的,会帮着登记,还会提醒:“阿姨,下周三上午人少,要不要帮你约那个时间段?”

归山陵园营业时间表预约-1

预约成功后,还有几个“小提醒”要记牢。带好身份证,入口的智能闸机刷一下就进,不用排队;祭品尽量选鲜花、水果,烧纸、香烛不能带——门口有“环保兑换点”,烧纸能换祈福卡,香烛能换电子香,上次我把烧纸换成了写着“奶奶,我想你”的祈福卡,挂在墓碑旁的松树上,风一吹,卡片飘起来,像奶奶在摸我的头。高峰日限流,每小时放200人,所以尽量按预约时间来,早到的话,门口有长椅能坐,志愿者会端来热水,说“先歇会儿,到点叫你”。

其实归山陵园的好,藏在很多“看不见的地方”。入口处的免费手推车,帮着运沉的祭品;墓碑旁的自动饮水机,能接热乎的温水;高峰日的志愿者,拿着电子地图帮人找墓碑——上次有个小姑娘找不到爷爷的墓碑,急得哭,志愿者带着她绕了两排松柏,指着一块刻着“福”字的墓碑说:“你看,爷爷的碑在这里,旁边有棵小桃树,是你去年种的。”小姑娘蹲下来,摸着小桃树的叶子,笑了。

现在张阿姨再去陵园,都会提前一周预约。她会选周日上午,带着母亲爱吃的桂花糕,刷身份证进闸,沿着柏油路走到墓碑前,把桂花糕摆好,轻声说:“妈,我来了,没空跑。”风裹着桂香吹过来,吹得祈福卡飘起来,吹得电子香的光晃起来,像母亲在说:“乖,下次再来。”

其实所谓的“预约”,不是“规矩”,是陵园给我们的“温柔”——让我们不用空跑,不用着急,能慢慢走到想念的人身边,好好说说话。就像志愿者说的:“我们做的,就是让‘想念’能准时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