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总是来得特别有仪式感,京藏高速旁的银杏开始泛黄,昌平的山边飘着淡淡的桂香,风里都带着点温温的思念。这时候,很多人会顺着京银路往北走,去一个藏在天寿山余脉下的地方——景仰园骨灰林。对于选择树葬的家庭来说,这里不是冰冷的墓地,而是亲人“变成一棵树”的栖息地。

景仰园的地址很好找,就在昌平区十三陵镇德胜口村北。从市区出发,走京藏高速到昌平西关出口,转京银路往北开15分钟,就能看到路边立着“景仰园骨灰林”的蓝底白字路标。要是坐公共交通,地铁昌平线到昌平站,转314路公交到德胜口站,下车往东北方向走10分钟,顺着柏油路穿过一片玉米地,就能看见园区的大门。大门没有传统墓地的厚重,而是两扇木质栅栏,上面爬着常春藤,推开时会发出轻轻的“吱呀”声,像有人在说“来了”。

走进园区,第一感觉是“不像墓地”——两排高大的银杏树整齐排列,秋天的金黄叶子落得满地都是,踩上去软软的,像铺了层温柔的地毯。往里面走,不同的树葬区用低矮的冬青分隔开:松涛区的侧柏长得挺拔,每棵树的树干上挂着小小的金属牌,刻着逝者的名字和一句短话,爸爸的树,陪我看春天”;银杏苑的银杏树间距刚好,阳光透过叶子洒在地上,形成细碎的光斑,偶尔有鸟雀跳上枝头,啄食树洞里的虫子,连风都变得轻了。园区里的小路是鹅卵石铺的,旁边设了几处木质长椅,椅背上刻着“歇会儿,陪TA说说话”,累了坐下来,能看见远处德胜口水库的波光,像亲人的眼睛在笑。

很多家庭选择景仰园,就是因为这里的“树葬不是埋,是陪伴”。工作人员说,园区里的树都是根据逝者的喜好选的:喜欢安静的选侧柏,四季常青;喜欢热闹的选银杏,秋天有金黄的叶;喜欢阳光的选白皮松,树冠像把大伞。每年春天,有老人带着孙子来给树浇水,说“这是爷爷的树,要让它长得比我还高”;秋天有姑娘捡几片银杏叶夹在笔记本里,说“这是妈妈的叶子,要带回去做书签”。园区会定期帮着修剪枝叶、除虫,所以即使平时没时间来,也能收到工作人员发的“树的近况”照片——您家的银杏发新芽了”“侧柏又长高了5厘米”,像亲人在报平安。

北京树葬景仰园骨灰林地址-1

其实对于怀念来说,最好的方式从来不是昂贵的墓碑,而是让亲人“继续活着”。景仰园的树葬区没有高大的石碑,只有树和名字,只有风穿过树叶的声音,只有每年不变的春芽和秋叶。走在园区里,偶尔会遇到同样来探望的人,大家会互相点头微笑,不说“节哀”,只说“你家的树长得真好”——因为在这里,所有的思念都变成了树的生长,变成了风的温柔,变成了每年都能赴约的期待。

北京树葬景仰园骨灰林地址-2

离开的时候,回头看景仰园的大门,常春藤又爬高了一点,银杏叶还在落,像有人在挥手。风里飘来一阵松脂的香气,像亲人的怀抱。原来所谓“地址”,从来不是一个冰冷的坐标,而是一个能装下思念的地方,是让亲人“以树的样子,继续陪你走过每一个四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