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的风裹着些没褪净的寒意,我陪着楼下张阿姨往积水潭桥南的公交站走。她攥着裹着黄纸的祭品,脚步比平时快些:"得赶早,九公山的班车从不等人。"七点半的站台已经聚了七八个老人,穿红马甲的姑娘笑着冲张阿姨招手:"张姨来啦?今天给您留了前排座。

这班车是九公山纪念林专门开的便民线,张阿姨跟我念叨了一路:"就仨固定发车点——积水潭桥南是8点整,东直门枢纽站早5分钟,炎黄艺术馆是7点55。得提前一天打60636688约,不然没位子。"她掏出手机翻出通话记录,"昨天我打电话,姑娘还问我有没有行动不便的人,说要留扶手边的座儿。"

九公山长城纪念林班车路线-1

车启动时,太阳刚爬上德胜门的城楼。张阿姨靠在座椅上,指着窗外抽新芽的杨树:"去年这时候树还光着呢,今年倒早了些。"车沿着京藏高速往北,穿过怀柔的村庄,田埂上的油菜花刚开了星星点点的黄。约莫一个半小时,她突然拍我胳膊:"看,那就是九公山!"我抬头,山尖儿上的长城残垣裹着薄雾,像谁把旧绢帕轻轻搭在山尖。

"要下车啦!"红马甲姑娘的声音飘过来。车停在山脚下的停车场,早有几辆蓝白相间的电动接驳车候着。"这接驳车免费,直接送进园区。"张阿姨拎着祭品往上走,司机师傅赶紧下来扶:"阿姨慢点儿,台阶滑。"接驳车沿着盘山小路往上,路过一片刚冒芽的樱花园,粉白的花苞挂在枝桠上,没一会儿就到了纪念林的入口——大理石门柱上刻着"九公山长城纪念林",门里的柏油路两旁,摆着两排插着柳枝的青花瓷盆。

九公山长城纪念林班车路线-2

下午1点50,我们就到了停车场。几个老人正围着姑娘问问题:"明天的班车还有位吗?""我家儿子下周来,能留俩座不?"姑娘笑着记在本子上:"没问题,提前一天打电话就行。"车发动时,我望着窗外的九公山,长城的影子越来越淡,可张阿姨的话还在耳边:"这班车可帮了大忙,不用跟孩子张嘴要车,自己就能来看看老伴儿。"

其实这班车的贴心处远不止这些——座位背后的口袋里塞着园区地图,哪片是生态葬区,哪片能看长城,标得清清楚楚;车上备着急救包,有次王大爷犯了高血压,姑娘赶紧拿了降压药;甚至连雨天的伞都放在后备箱,就怕老人忘了带。张阿姨说,去年冬天雪大,班车还特意晚开了半小时,就怕路滑出危险。

九公山长城纪念林班车路线-3

临走前,姑娘跟我们说:"要是赶上清明、冬至,会加开两班车,早上7点就发,得更早预约。要是临时有事,得提前4小时取消,不然影响别人订票。"车窗外的风卷着些樱花瓣飘进来,我望着张阿姨满足的侧脸,突然觉得这班车不仅是条交通线,更像根细细的线,把城里的老人和山里的牵挂,轻轻连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