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北郊的山脚下,有一片被松柏层层包裹的土地,清晨的雾气还没散的时候,偶尔能听见鸟叫,风穿过松枝的声音像有人在轻声说话——这就是天寿陵园,很多北京人心里藏着的“思念坐标”。要说天寿陵园具体在什么地方,其实不难找:它属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檀峪村西,刚好卡在京藏高速和京新高速之间,北边是连绵的燕山余脉,南边能看见南口镇的农田和错落的村庄。熟悉昌平的人都知道,这一片挨着不少有名的地方——往西10公里是居庸关长城,往东20公里就是明十三陵的正门,连空气中都飘着点历史的味道。有时候自驾路过,远远就能看见陵园门口的石牌坊,在绿树里露出一角,像在等谁回来。其实很多人找天寿陵园,除了问“在哪”,更想知道“怎么去”。从市区出发,自驾走京藏高速最方便,从马甸桥出发大概40分钟到南口镇出口,下高速转个弯跟着路标走5分钟就到。坐公共交通的话,地铁昌平线到南邵站,转昌11路公交终点就是陵园门口,路上能看到昌平老县城的糖葫芦摊子、卖新鲜草莓的阿姨,烟火气裹着思念,倒也不觉得路远。说到这儿,得提提这个位置的“巧”——天寿陵园的名字里藏着昌平的历史。明朝永乐皇帝选陵址时,把十三陵的靠山命名为天寿山,而天寿陵园刚好在天寿山的余脉上,背倚青山、前有溪水,既符合传统“依山傍水”的风水理念,也延续了这片土地对生命的尊重。如今的天寿陵园早已不是冰冷的墓地,而是充满生机的生命纪念园。里面种了上万棵松柏,秋天银杏叶黄时像撒了金箔,很多家属扫墓时会在树下坐一会儿,聊聊家常,像和亲人一起晒太阳。园里还有侯耀文、陈晓旭等名人的墓,每到清明,总有粉丝来放束花,轻声说句“我们想你了”。天寿陵园的位置从来不是简单的坐标,它是北京西北郊的心灵港湾,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当你沿着京藏高速往西北走,看见路边松柏越来越密,就知道,那个装着思念的地方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