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清晨,我拎着妈妈熬的百合粥和外婆最爱的茉莉茶,站在地铁2号线XX站A口的便民服务亭旁——这是我第三次来等金山陵园的班车。妈妈在旁边揉着膝盖念叨:“上次坐公交转了三趟,腿都肿了,这次要是能坐上班车,可算能轻省点。”风里飘着便民亭上挂的艾草香,我盯着手机里存的陵园客服电话,突然想起三天前打过去时,接线员小周的话:“平时周二、四、六有固定班车,7点半准时从这儿走,您提前10分钟到就行。

其实第一次听说金山陵园有班车,是邻居张阿姨告诉我的。她每周四都要去看老伴,以前得坐公交到终点站再走20分钟土路,去年冬天摔了一跤后,儿子要开车送,她偏不肯:“停车场离陵园门还有半里地,你们年轻人嫌麻烦,我自己坐班车多踏实。”上周四我跟着张阿姨坐了回班车,司机王师傅穿着藏青色制服,提前15分钟就把车停在亭边,看见老人过来,赶紧下车扶着胳膊肘往车上引。车厢里铺着浅灰色的防滑垫,前两排特意留了软座椅给行动不便的人,张阿姨摸着座椅扶手说:“你看这细节,陵园是真把我们老人的难处放在心上了。”

金山陵园平时有班车吗-1

班车开出地铁口时,晨光刚爬上路边的梧桐树。同车的李叔跟司机闲聊:“小王,上周二的班车咋晚了10分钟?”王师傅笑着解释:“那天有个阿姨在地铁口迷路,我绕了一圈去接她,怕大家等急,还提前给陵园打了电话说情况。”李叔点头:“没事,咱们坐班车的都是老熟人,等会儿不算啥。”路上有人说起陵园的变化:以前门口的土路坑坑洼洼,现在铺了柏油路;以前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现在门口建了便民服务中心,有热水和轮椅。张阿姨插了句:“最贴心的还是这班车,我家姑娘在外地,以前我不敢自己来,现在坐班车直接到门口,啥都不用愁。”

快到陵园时,我望着窗外掠过的马尾松,想起客服小周提醒的注意事项:平时班车只有周二、四、六有,周末会加开9点的班次,要是遇到下雨或者节假日,最好提前一天打客服电话确认——上个月清明,陵园加开了四趟班车,还是有不少人没赶上,后来陵园特意在公众号上发了临时班次表。下车时,王师傅提醒大家:“返程班车是下午2点在陵园门口集合,要是有急事可以找陵园办公室帮忙叫车。”妈妈扶着车门下车,踩着陵园门口的青石板说:“这路比去年平多了,班车直接停到这儿,可省了我爬台阶的力气。”

其实一开始查金山陵园班车信息时,我还怕“平时有班车”是句空话,直到自己坐了两回才明白:那些写在客服话术里的“每周二、四、六7:30发车”,不是冰冷的时间表,是司机提前到位的等候,是同车老人互相搀扶的温度,是陵园为了让家属少点奔波、多点安心的小心思。昨天妈妈翻出外婆的照片说:“下次再去,咱们还坐班车,你外婆要是知道现在这么方便,肯定也高兴。”风从窗户吹进来,照片里外婆笑得很温和,像在说“对啊,这样挺好的”。

金山陵园平时有班车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