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天总藏着惊喜,当颐和园的昆明湖泛起金波时,颐和园西路的法国梧桐开始掉叶子,再往胡同里走几百米,西静园公墓的青砖门楣就从树影里探出来——这里没有想象中的肃穆,反而像个藏在城市里的小公园。
进了门,两排三人合抱的古柏站得笔直,树龄比公墓还大,枝叶织成绿伞,挡住夏天的太阳;旁边的荷花池虽然不大,夏天开着粉嘟嘟的荷花,冬天结了冰,常有老人带着孩子来抽冰尜。沿着柏油路往深处走,能看见几座老石碑,刻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字迹,旁边的新碑倒多了些温柔——有的刻着“爱妻小敏,下辈子还一起吃炸酱面”,有的嵌着夫妻的合照,照片里两人穿着八十年代的的确良衬衫,笑得眼睛眯成线。
最近常有人问,西静园现在的价格到底是多少?其实答案藏在“需求”里。最接地气的是生态葬:树葬大概8000-15000元,就是把骨灰埋在银杏或松树下,立个巴掌大的汉白玉小碑,上面刻着名字和一句想说的话;花坛葬更便宜,5000-10000元,骨灰混在花肥里,第二年春天,花坛里开的月季或菊花,就是思念的模样。传统立碑墓是“主流选择”,1平米以内的花岗岩立碑,价格在3-5万元之间——如果选靠近银杏林或荷花池的位置,会贵1-2万,毕竟谁不想让亲人“住”在有风景的地方?艺术墓就看“心意”了,有人要刻老伴生前画的银杏叶,有人要做个小雕塑还原两人第一次约会的场景,价格从8万到20万不等,其实贵的不是石头,是藏在细节里的回忆。
价格之外,还有些实用信息得提前知道。西静园每天接待的人数有限,一定要提前打010-62881113预约,别直接跑过来碰运气;需要带的证件很简单:身份证、逝者的死亡证明,还有能证明亲属关系的户口本或结婚证;这里是“无烟公墓”,不能烧纸、放鞭炮,只能摆鲜花或水果——上次碰到一位大爷,抱着一大摞黄纸要烧,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后,他换成了一束白菊,蹲在墓碑前说:“老伴儿,我听你的,不烧纸了,给你买了最爱吃的橘子。”风一吹,橘子皮的香气飘起来,比烧纸的烟好闻多了。
其实西静园的价格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上星期遇到张阿姨,她摸着墓碑上的银杏浮雕说:“老伴生前是美术老师,每天早上去颐和园画银杏叶,现在选这个位置,秋天叶子落下来,全铺在碑上,就像他还在画一样。”旁边的银杏树上挂着个小牌子,写着“爸爸的银杏林”,是她孙子挂的——原来所谓“价格”,不过是给思念找一个能触摸、能看见、能陪伴的地方。
北京的冬天要来了,西静园的古柏还是绿的,荷花池结了薄冰,银杏叶落了一地,像铺了层金毯子。有人捧着鲜花走进去,有人抹着眼泪走出来,但更多的是像张阿姨这样的人,带着橘子或菊花,坐在墓碑前,轻轻说些家常——这里没有“离别”,只有“未完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