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的风里总飘着桂香,小区楼下的李阿姨捧着刚买的白菊花站在快递柜前,看见我就招招手:“姑娘,你常上网,知道炎黄陵园在哪里不?我家老周去年走的,我想去看看他,可儿子上班忙,我不敢自己开车。

我想起上周陪张叔去的情形——从市区出发,沿着京港澳高速向北开23公里,过了房山出口转上京周路,路两边的国槐刚抽新芽,细碎的绿影落在挡风玻璃上,约莫15分钟就能看见路牌:米白色的底,鎏金的“炎黄陵园”四个字,字体是仿宋的,像老辈人写的家书。转进辅路,迎面是两排高大的雪松,树枝上还挂着春节时的红灯笼,风一吹,灯笼晃啊晃,倒不像想象中陵园的肃穆,倒有股“回家”的温凉。

炎黄陵园地址在哪里啊-1

陵园坐落在大房山的余脉下,背靠着青龙山的浅丘,前面是一片开阔的麦田。张叔说,春天麦浪翻绿的时候,像老周生前种的那片菜园;秋天麦芒泛金,风卷着麦香钻进墓区,连带着墓前的纸花也轻轻晃——老周生前爱喝小米粥,说“麦香最养人”,张叔每次来都要带一小罐自家熬的小米粥,放在墓碑前:“你婶子说过,陵园选这儿好,能闻着麦香,不像城里的公墓,净是水泥味儿。”

其实不用开车也很方便。我跟李阿姨说:“您坐地铁9号线到郭公庄,转房山线到苏庄站,出站打个车10块钱就到。或者坐836路公交,直接有‘炎黄陵园站’,站台就在门口,司机师傅都熟,您往上一坐,说‘到炎黄’,师傅准能把您停对地方。”李阿姨点点头,把菊花抱在怀里,指尖摩挲着花茎:“我记着了,明儿一早就去,老周生前爱喝豆汁儿,我带碗热的,再给他唱段《打渔杀家》,他以前总说我唱得跑调。”

陵园里的路都是青石板铺的,走起来硌脚却踏实,像老家的晒谷场。上次去的时候,看见有个小姑娘蹲在墓前,把手机放在墓碑上播放周杰伦的歌,旁边摆着一杯珍珠奶茶:“我妈生前爱听这个,说比戏文热闹。”不远处的小戏台边,几个老人搬着小马扎坐着,戏班子在唱《锁麟囊》,“这才是人生难预料”的调子飘过来,混着麦香,连风都软了。

张叔说,他第一次来的时候也找不着北,问门口的保安:“同志,3区7排12号在哪?”保安笑着指:“您顺着麦香走,过了那棵老槐树,第三个岔口左转,看见开着二月兰的那排就是。”果然,沿着麦田间的小径走过去,蓝紫色的二月兰开得正好,每一朵都像小喇叭,对着墓碑吹着“我来看你了”的消息。

其实问“炎黄陵园在哪里”的人,大多不是真的找不到路。李阿姨怕的不是迷路,是“找不到老周的位置”;张叔记的不是导航里的坐标,是“老周爱听的戏文在哪里”;那个放周杰伦的小姑娘,找的不是青石板路,是“妈妈喜欢的热闹在哪里”。

昨天路过陵园门口,看见卖花的阿婆坐在小马扎上,面前摆着几束白菊和康乃馨,有人问:“阿婆,炎黄陵园怎么走?”阿婆抬头笑:“顺着这条路直走,过了雪松林子就是。”又补了一句:“要是找不着亲人的墓,就去服务中心,小伙子们会帮你查,别急。”风掀起她的围裙角,露出里面绣的牡丹,像极了老辈人缝在枕头上的花样。

傍晚的时候,我给李阿姨发了条消息,附上路牌的照片:“阿姨,您明天要是怕孤单,我陪您去。”她很快回过来,语音里带着笑:“好姑娘,我煮了红豆沙,你过来吃了再走。”窗外的桂香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