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天总飘着杨絮,也飘着些思念的味道。朝阳陵园坐落在东坝乡的林子里,虽说离城区不算远,但对于没车的老人、怕堵车的年轻人来说,怎么去成了件挠头的事儿。这两年,陵园开的专线班车倒成了“贴心小棉袄”——不用挤地铁转公交,不用绕着停车场找位置,坐上就能直达门口,省了不少力气。

要说这班车的起点,就在东大桥公交场站,地铁6号线东大桥站A口出来往东走50米,抬头就能看见“朝阳陵园专线”的牌子,特明显。途经的站点都是朝阳区的热闹地方:呼家楼北、团结湖公园东门、朝阳公园西门、东坝中路,最后稳稳停在陵园正门。工作日的班次特规律,早8点首班,每小时发一趟;周末或是清明、冬至这样的祭扫高峰,就加密到40分钟一班,末班车16点从陵园往回开。上周我陪奶奶去看爷爷,坐的是9点那班,车上有个带小孩的妈妈,手里拎着婴儿车和鲜花,司机师傅看见赶紧下来帮忙,把婴儿车稳稳搬上车,还笑着说“慢点儿,别碰着孩子”,那股热乎劲儿,比春天的太阳还暖。

班车的细节也特贴心。车是中型的,每排坐3个人,腿能伸直,不会挤得慌。车厢最后面有个小架子,专门放大家带的鲜花、祭品,怕压坏了;窗户旁边有小挂钩,能挂书包或是外套。司机师傅都是跑这条线的老熟人,哪段路容易堵,哪棵树底下能避凉,门儿清。有次我坐班车,旁边坐了个姓张的阿姨,她说自己每周都来,司机师傅都认识她了,每次看见她拎着保温桶(里面装着老伴爱吃的饺子),都会主动帮她把桶放好,还问“今天饺子煮得够烂吧?”阿姨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听着心里酸酸的,又暖暖的——原来一辆班车,连起的不只是站点,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温度。

不过有几个事儿得提醒大伙儿:祭扫高峰的时候(比如清明前两周、冬至前一周),一定要提前1天在陵园公众号上预约座位,不然真有可能没座;日常班次不用预约,但最好提前10分钟到站点,别卡着点来,班车不等人。还有,陵园入口要查身份证,记得带好;易燃易爆的东西(比如鞭炮、冥币)可不能带,司机师傅会检查,咱得配合。上次有个大叔带了串鞭炮,司机师傅耐心跟他说:“陵园里都是树,着火了可了不得,您要不留这儿,回头我帮您处理了?”大叔挺理解,笑着把鞭炮留下了。

朝阳陵园班车路线-1

其实我也试过其他方式去陵园:自驾吧,周末停车场满得要命,绕了三圈才找着位置;坐地铁转公交吧,得走1公里多,奶奶腿不好,根本走不动。还是班车最省心——从家楼下的团结湖站上车,舒舒服服坐40分钟,直接到陵园门口,下车就能看见爷爷的墓碑。上周回来的时候,奶奶坐在车上,摸着手里的鲜花(是陵园里摘的小菊花,她说是爷爷喜欢的),跟我说:“这班车真方便,下次还坐这个。”我看着她眼角的皱纹,想起爷爷生前总说“要让奶奶少走路”,忽然觉得,这辆班车,好像替爷爷完成了一个心愿。

有时候我会想,一辆班车的意义,不只是把人从A点送到B点,更是把思念从心里,送到思念的人身边。朝阳陵园的班车,就是这样一辆“有温度的车”——它载着鲜花,载着牵挂,载着那些没说出口的话,稳稳地,开往春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