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清明前后,北京的风里总飘着槐花香,我总会翻出爸爸的照片,把要带的白菊理整齐——这两年去中华永久陵园,得先做一件事:预约。不是陵园“搞麻烦”,是我慢慢明白,这道流程里藏着对思念的温柔迁就。

中华永久陵园在昌平,背靠燕山,前临京密引水渠,本来就是个安静的地方。可前几年清明去,园子里挤得水泄不通,找墓位要绕三圈,烧纸钱的烟呛得人睁不开眼,想和爸爸说句话,得贴着墓碑喊。后来陵园推了预约制,每天限流入园,我才第一次体会到“安静祭扫”的滋味——那天风里飘着桂香,园子里只有零星几个人,我蹲在墓前,把菊花摆好,轻声说“爸爸,我来了”,连回声都听得见。

预约的方式其实挺省心,主要是线上和线下两种。线上用微信公众号最方便,搜“中华永久陵园”,点底部菜单的“预约祭扫”,填墓位所在区域(比如我家是A区12排)、祭扫日期和人数,再传张身份证照片确认身份——别嫌麻烦,这是为了防止误闯,也保护墓位安全。提交后5分钟内会收到预约码,到时候直接刷码入园,不用再排队登记。要是家里老人不会用手机,打陵园电话010-89765432也行,或者直接去门口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会帮着填表格,态度特别好。

预约得提前点,平时提前3天就行,节假日(比如清明、冬至)得提前5天,不然真的约不上——去年清明我忘了提前,结果没约到,只能改到节后,看着妈妈拿着菊花站在门口叹气,我特别后悔。还有,要是临时有事来不了,得提前24小时取消,不然会影响下次预约——陵园说这是为了让资源不浪费,想想也是,有人约了不来,想约的人进不去,确实可惜。

北京中华永久陵园园陵园预约-1

进园后的细节更让人暖心。陵园不让用明火,也不让烧纸钱,我第一次带冥币去,工作人员笑着提醒我,园子里有专门的焚化炉,不过得提前说,他们会帮忙处理——其实现在我都不带冥币了,改带爸爸喜欢的百合,放在墓前,风一吹,花瓣飘起来,好像他在摸我的头。还有便民服务,门口有免费轮椅,妈妈腿脚不好,上次去工作人员直接推到墓位旁边,还递了瓶矿泉水;要是实在来不了,也能预约代祭扫,陵园会拍视频发给我,看着工作人员把菊花摆好,鞠躬,我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安心。

其实预约不是冰冷的流程,是陵园对思念的“仪式感”。上回我蹲在墓前,旁边有个阿姨在和老伴说话:“我提前一周就约了今天,你生前喜欢清净,现在园子里没人吵,你肯定能听见我说话。”风把她的白发吹起来,我看见她手里的预约码还攥在手里,像攥着和老伴的“约会凭证”。

现在我每次预约,都会提前选个晴天——爸爸喜欢太阳。填信息的时候,看见“祭扫人数”那一栏,我会写“3人”:我、妈妈、女儿。女儿会问:“爷爷能看见我们吗?”我指着预约码说:“能,这个码就是爷爷给我们留的‘门票’,他在里面等我们呢。”

北京中华永久陵园园陵园预约-2

中华永久陵园的预约,不是“拦着你进”,是“帮你把思念理清楚”——让你不用挤着、抢着,不用在人群里慌慌张张找墓位,而是能慢慢走,慢慢看,慢慢和亲人说说话。就像园子里的梧桐树,一年比一年茂盛,思念也一年比一年沉,可预约制让这份沉,有了温柔的托举。

下次你要去中华永久陵园,记得提前几天预约——不是为了应付流程,是为了给思念留一段安静的时光,让你能好好说一句:“我来了,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