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提起天慈墓园,不少老城区的人都不陌生——它坐落在丰台王佐镇的山脚下,离市区不算远,却藏着一片能安放回忆的林。每年清明,山路上的槐花飘着甜香,总有人捧着菊花往里头走,不是为了别的,就是想给故去的亲人捎句“家里都好”。
天慈墓园是北京较早的合法经营性墓园之一,算起来已有二三十年。园区里的侧柏长得有两人高,国槐的枝叶铺成伞状,成片的月季春末开得热热闹闹。有次跟着朋友去,刚好遇到管理员浇花,他说“这些花是去年家属种的,怕老人寂寞”,话音未落,风就吹过月季丛,花瓣飘到脚边,倒让人忘了这是墓园,更像个藏着故事的花园。它的位置也算便利,从西五环开车约40分钟,坐385路公交到终点站再走十分钟就到,周末抽半天就能来,不用耗太多时间在路上。
说到大家最关心的“多少钱一座”,其实没个准数——墓型不同,价格差得不少。最常见的传统立碑墓,面积0.8到1.2平方米,价格大多在8万到15万之间,符合中国人“立碑留名”的习惯,碑上刻着父母名字和子女落款,看着踏实。想简约点选生态墓,树葬是把骨灰埋在树下,碑是小铜牌嵌在树坑;花坛葬更省地,骨灰混在花肥里,上面种月季或鸢尾,这两种价格3万到8万,不少年轻人觉得环保,老人也喜欢清净。艺术墓是定制的,比如做成书本形状或刻上老人爱的兰花,用汉白玉或进口花岗岩,价格15万往上,设计和材料都要花心思。最近两年园区土地紧张,价格小幅上涨,但整体在京同类墓园里算中等水平。
为什么价格差这么多?跟管理员聊过才明白,主要是这几个因素——位置,靠近主路、能看山景或挨着老槐树的位置贵,像买房子挑好地段;墓型,艺术墓要设计雕刻,工本费高;碑材,汉白玉比普通青石材贵一倍,刻复杂花纹或画像还要加钱;服务,有些墓型含终身墓碑清洁、清明摆鲜花或代收家属物品,这些隐形服务都算在价格里。
买墓最怕冲动。有亲戚去年在天慈买墓,他说“先定预算,别打肿脸充胖子,后续还有管理费”;一定要看手续,天慈有民政部门的《经营性公墓许可证》,别买非法墓;实地看很重要,选树葬要摸树干粗不粗,选立碑墓要看间距宽不宽,不然祭扫挤得慌。
临走时,见园区门口石凳上坐个老太太,攥着桃酥念叨“老头子,给你带爱吃的”,风掀她白发,旁边月季正艳。对很多人来说,天慈不是冰冷的地,是能“常来看看”的地方——价格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里装得下没说出口的思念,能让活着的人在飘槐香的下午,跟故人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