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城郊的柏油路往山脚下开,过了那座刷着红漆的石拱桥,就能看见凤凰山陵园的入口——两排高大的梧桐树像撑开的绿伞,把盛夏的热气都挡在了外面。来这里的人大多提着素色的袋子,脚步轻得像踩在云里,可当转过一片结着青果的银杏林,空气里突然漫开松针的清苦味,风一吹,还带着细碎的"沙沙"声——这就是听松园了。

听松园藏在陵园的中上部,地势刚好比山脚高半头,却不陡。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走,两旁的黑松一棵挨着一棵,枝桠向中间搭成了个绿色的穹顶,阳光透过松针漏下来,在地上织出星星点点的光斑。最妙的是风过的时候,松枝互相摩擦的声音像有人在轻轻摇着蒲扇,连带着松脂的香气都飘得更远了——有次碰到位老太太,拄着拐杖站在松树林里,闭着眼睛说:"这声音跟我老家后山上的松树一个样,我家老头子准爱听。"

说到价格,听松园的价目表就贴在入口的木牌上,没有藏着掖着。最常见的是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的立碑墓穴,用的是浅灰色的花岗岩,碑身刻着简单的花纹,面积大概1到1.5平方米,价格从3万到8万不等——靠听松亭近的位置贵点,比如能看到远处山景的那排,要7万多;而在松树林中间的区域,价格大概4万左右。另一种是生态墓穴,没有立碑,而是用刻着名字的青石块代替,有的嵌在松树下,有的藏在草从里,价格就亲切多了,1.5万到3万就能拿下。工作人员说,这些价格里已经包含了墓穴的建设费,额外的费用只有每年几百块的维护费(用来修剪松枝、清理落叶),还有一次性的安葬费(大概2000到3000块,包括抬棺、放置骨灰盒这些步骤)。

上周碰到一对母女,女儿搀着母亲站在生态墓区的牌子前。母亲摸着一块刻着"陈桂兰之墓"的石块说:"我妈生前最嫌麻烦,说死后不用立大碑,能挨着松树就行。"工作人员给她们指了个紧挨着松根的位置,泥土里还埋着去年落下的松针,价格1.8万。女儿掏出手机付款时说:"我本来以为生态墓会很简陋,没想到这里的松树比别的地方还密,风一吹跟唱催眠曲似的,我妈肯定喜欢。"还有个穿白T恤的小伙子,蹲在传统立碑区的最里面一排,用手机拍着远处的山:"我爸以前是登山队的,总说山顶的风最舒服。这个位置能看到三座山,价格5.2万,比我预算里的还少点——就选这了。"

凤凰山陵园听松园价格-1

其实选墓地,除了价格,最让人放心的是服务。听松园的松树都是定期修剪的,不会让树枝挡住墓碑;每年春天会喷一次防虫药,避免松毛虫把松针吃光;扫墓的时候,园区有免费的茶水供应,停车场能停两百多辆车,不用像别的陵园那样绕圈找位置。有次下雨,我看到两个工作人员举着伞,扶着一位拄拐杖的老人往山下走,伞面全倾向老人那边,自己的肩膀都湿了。

临走的时候,风又吹起来,松涛声裹着松针的味道飘过来。门口的保安师傅坐在石凳上抽烟,看见我笑:"这听松园的风,比空调还凉快。"我望着松树林里的一个个小土堆,突然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选这里——它的价格没有贵得让人咋舌,也没有便宜得让人担心,它像一片安静的松树林,刚好接住了我们对亲人的牵挂:想要的环境有了,能承受的价格也有了,连风里的声音都像亲人的唠叨,不多不少,刚好合适。

凤凰山陵园听松园价格-2

有时候想想,所谓性价比,不就是"刚好"吗?刚好有一片松树林,刚好有能看见山的位置,刚好价格在预算里,刚好风里的声音像亲人的呼吸——这就是听

凤凰山陵园听松园价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