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裹着槐花香掠过长安街,住在朝阳区的张阿姨拎着一盒刚蒸好的手工青团,站在公交站台上揉了揉膝盖——今天是老伴的忌日,她要去八宝山人民公墓看看。可一想到要先坐14号线转1号线,再从八宝山站步行15分钟,她的腿就先酸了:“要是有班车就好了,不用挤地铁。
像张阿姨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八宝山人民公墓作为北京城区重要的祭扫场所,日常来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或是从远郊、外区赶来的家属,“有没有班车”成了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我们从公墓服务中心了解到,除了清明、冬至等祭扫高峰会开通临时班车(比如从石景山、海淀的大型社区直达公墓),平时并没有固定的常态化班车——毕竟平时的人流量相对分散,固定班车每天跑几趟可能只有几个人坐,反而不如预约接驳灵活。
不过没固定班车不代表没解决方案。公墓早就针对行动不便的群体推出了“便民接驳预约服务”:提前一天打服务电话,说清楚出发地点(比如地铁八宝山站、家附近的公交站)、时间和人数,管理处就会协调车辆来接。费用只要单程10块钱,司机还会帮忙拎东西、扶老人上车。张阿姨第一次预约时还犯嘀咕:“真能按时来吗?”结果第二天早上9点,一辆白色面包车准时停在地铁口,司机笑着说:“阿姨,我帮您拿青团。”10分钟后车开进公墓,下车就是便民通道,张阿姨坐在墓碑前喘气:“这比挤地铁舒服多了。”
除了接驳服务,日常去公墓的交通选项其实很多。最省心的是地铁,1号线八宝山站D口出来,沿着上庄大街往北走,路边有卖鲜花、香烛的小店,摆着刻“思念”的小摆件,走15分钟就到入口——沿途有树荫,夏天也不晒。公交的话,337路、941路、78路都到八宝山站,下车往西走5分钟就到。自驾更方便,公墓正门对面有停车场,平时车位充足,10块钱一天,比市区停车场便宜一半。
还有些细节比班车更暖。公墓入口的服务岗亭里,摆着免费轮椅——押身份证就能用,不用押金;岗亭里有热开水,工作人员会主动问:“要不要帮忙找墓碑?”有次我看到一位拄拐杖的老爷爷,工作人员扶他坐轮椅,推他到墓碑区,还帮他摆好带来的水果。老爷爷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我儿子忙,你们比亲孩子还贴心。”
张阿姨现在每次来都预约接驳车,她坐在老伴墓碑前,摸着碑上的名字说:“今天没累着,车直接送过来的。你看,青团还是芝麻馅,你最爱吃的。”风把青团香吹起来,飘到碑上,松柏沙沙响,像老伴在回应:“我知道,我也想你。”
其实祭扫的意义从来不是赶路,是能安安静静和想念的人说说话。八宝山公墓没有固定班车,但有接你的接驳车,有扶你的工作人员,有免费轮椅——这些细节懂每一个来者的心意:不想让路途消耗掉对亲人的想念,只想把这份心意完完整整带到墓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