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陪妈妈去静安墓园给外婆祭扫,刚走到入口接待处,就碰到一对中年夫妻捏着皱巴巴的资料问接待员:“姑娘,你们这儿墓地多少钱一块?我们想给父亲选个能晒到太阳的位置。”接待员笑着递上温水:“阿姨您先坐,价格得看您要什么样的——有树葬、花葬,也有传统立碑墓,不一样的类型,心意也不一样。”我站在旁边听着,忽然觉得,很多人问“静安墓园多少钱”,其实问的不是数字,是“能给亲人选个多舒服的地方”。
静安墓园的价格像超市里的水果摊,不同位置、不同“品种”差得挺多。最便宜的是生态葬,比如树葬——把骨灰埋在树下,墓碑是块刻着名字的小铜牌,旁边种棵小树苗。我见过一位阿姨选了桂树葬,她说:“我爸生前爱喝桂花茶,等树长大,桂花开了,就像他还在院子里摇桂花树。”这样的葬式只要5000到15000块,环保又有温度。再往上是经济型立碑墓,单穴2万到4万,双穴3万到6万,位置一般在墓园外围或主干道旁,面积0.5到1平方米,够用也实惠,适合预算有限的家庭。更贵的是景观墓,比如湖边或银杏林里的双穴,能到8万到15万。上次碰到一对老夫妻选了湖边位置,老太太摸着墓碑说:“老头子生前爱蹲河边钓鱼,选这儿,就像他还在那儿抽烟斗。”
要说价格差在哪儿?其实和买房子一个理儿。首先是位置——靠湖边、靠树林的位置,就像家里的阳台房,比路边的贵;其次是面积,双穴要放两个骨灰盒,比单穴大一圈,价格自然高;还有墓碑材质,普通花岗岩几千块,汉白玉要一万多,汉白玉摸起来温温的,不容易长青苔,很多人觉得“更像亲人的温度”;最后是葬式类型,生态葬不用挖大墓穴,成本低,传统立碑墓要立墓碑、修墓穴,价格就上去了。
除了价格,还有些“隐形的好”得琢磨。比如服务,静安墓园有免费接送车,想看墓打个电话就接;后续维护也不用操心,墓碑脏了有人擦,草长了有人剪;清明发免费菊花,冬至有热姜茶,这些细节像“售后保障”,让你觉得“选这儿没选错”。再比如环境,墓园里的树比别处密,春天桃花开得满树,秋天银杏叶落一地金黄。上次我给外婆擦墓碑,旁边柳树飘着柳絮,妈妈说:“你外婆生前爱捡柳絮做枕头,这儿倒像她的后花园。”环境好的地方,就算贵点也值——毕竟选墓地,选的是让亲人“住得舒服”,也是让自己“想得安心”。
其实我觉得,问“静安墓园墓地多少钱一块”,不如先想“我们要给亲人选什么样的地方”。预算有限选树葬,一样能让亲人“变成树”;想要阳光选经济型立碑墓,3万左右就能选到朝南的位置;想满足亲人心愿就选景观墓,哪怕贵点,也是“投了他的脾气”。最重要的是多和家里人商量——问问妈妈“外婆有没有喜欢的树”,问问爸爸“爷爷有没有想靠近的地方”。墓地不是冰冷的石头,是我们和亲人“再说话”的地方,合适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