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的周末,我陪妈妈去万佛华侨陵园看外婆。出门前她还皱着眉念叨“上次自己开车堵了俩小时,停车场绕三圈才找到位置”,结果坐了陵园的班车,一路顺顺当当,下车时妈妈舒展着眉头说“这班车真是帮了大忙”。
说到去万佛华侨陵园,最省心的方式确实是坐陵园的专属班车——毕竟陵园在昌平十三陵附近,离市区有四十多公里,自己开车遇上早高峰能堵到心慌,停车位还得靠“抢”,不如班车“点对点”直达舒服。最常用的发车点是东直门交通枢纽,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发车,这个点对长辈来说刚好,不用天不亮就爬起来。东直门的站点很好找,就在地铁2号线和13号线换乘口旁边,有块蓝色的小牌子写着“万佛陵园班车点”,旁边还放着两把塑料椅子,供早到的人歇脚。我跟妈妈去的时候,提前10分钟到,已经有几个老人在那儿聊天,见我们过来,有位阿姨主动说“你们也是去祭扫吧?这班车稳得很,司机师傅路熟”。
班车是中型巴士,不算大但收拾得干净,座位是软布艺的,窗边挂着浅灰色小窗帘,晴天晒不到太阳。车里还备了免费的小瓶装矿泉水,夏天喝着特别解渴。路上大概走1小时20分钟,司机师傅会避开京藏高速的拥堵段,走京承高速转昌赤路,沿途能看到昌平的麦田和果树,妈妈盯着窗外说“这比堵在高速上看车尾强多了”。同车的人都是去祭扫的,大家话题特别投缘,有位叔叔跟妈妈聊“我家老头儿也在这儿,每年来两回,都是坐这班车”,妈妈听得频频点头,脸上的愁绪散了不少。
除了东直门的固定班车,周末和节假日会加开西直门的临时班次,时间是早上8点,但一定要提前一天打陵园电话确认——我朋友上周没确认,直接去西直门等,结果那天没开,只好打车花了180块,悔得直拍大腿。要是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提前跟班车师傅说一声,他们会帮忙搬轮椅,上次有位坐轮椅的爷爷,师傅特意把车门的台阶垫了块木板,方便轮椅推上去,旁边的人都夸“这师傅真细心”。
返程的细节也很贴心,下午3点半在陵园门口的“游客服务中心”旁边集合。要是想多陪亲人一会儿,比如烧完纸再坐会儿,跟司机说一声就行,他们一般会等10分钟左右。我妈妈上次就想多待一会儿,跟司机笑着说“师傅,我再陪我妈说两句话”,师傅立刻点头“没事,我等你,不急”。下车时,师傅还会提醒大家“拿好自己的东西,别落了祭品”,有位阿姨把钱包落座位上,师傅赶紧追上去递还给她,阿姨连说“多亏你了,不然我都不知道丢哪儿了”。
其实坐班车不只是省事儿,更像一种“结伴而行”的温暖——同车的人会互相帮着拎重的祭品,司机师傅会记住常来的老人名字,甚至会提醒“阿姨,你上次说膝盖疼,今天座位给你留了靠窗的,风小”。妈妈说,以后再去就只坐班车了:“不用自己开车,不用找车位,路上还能跟人聊聊,比在家闷着强多了。”
昨天我给陵园打了个电话,问最近的班车时间有没有调整,接线的姑娘说“东直门还是每天7点半,周末西直门的临时车要提前一天确认”,末了还加了句“要是有老人,我们可以帮忙留前排座位”。挂了电话我想,所谓“贴心”,大概就是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温度吧——不是生硬的路线表,是司机的一句提醒,是同车人的一句搭话,是备在车里的一瓶矿泉水。
对于要去万佛华侨陵园祭扫的人来说,这班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连接“思念”和“便利”的桥。不用慌慌张张赶时间,不用焦头烂额找车位,坐上这班车,安心去见想念的人,安心把思念说给风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