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清晨,我陪着 Aunt 坐地铁去西静园——她要给去世三年的先生送一束百合。出了地铁西直门站,她攥着手机反复刷新页面:“我没提前预约,会不会不让进啊?”我想起前阵子帮邻居查过的最新政策,赶紧安抚她:“平时不用预约,咱们带了身份证,现场登记就行。
其实关于“西静园要不要预约”的问题,答案得看“什么时候去”。我专门问过园区的工作人员,现在西静园实行的是“预约优先+现场登记”双轨制: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园区人流量不大(大概每天200-300人),直接到入口处刷身份证或者登记姓名、身份证号就能进入;但要是赶上清明、冬至、春节前这些祭扫高峰期,那就必须提前3天预约——通过“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公众号,每天放出1000个预约号,分上午9-11点、下午1-3点两个时段,没约上的话现场根本进不去。去年清明我没预约,早上8点就去排队,结果被告知“今天的号已经满了”,只能改到第二天,差点误了给外婆祭扫的时间。
预约的流程其实很简单,我帮 Aunt 演示过:打开公众号,点底部“民政服务”,选“祭扫预约”,找到“西静园公墓”,填写本人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选好祭扫日期和时间段,提交后会收到一条验证码——到时候凭验证码和身份证原件,就能直接走“预约通道”进园,比现场登记快很多。要是不会用手机的老人,也可以让子女帮忙预约,或者提前打公墓办公室电话(010-62251140),让工作人员协助登记。
除了预约,还有些细节得注意。比如园区严禁携带香烛、纸钱、烟花爆竹这些易燃物品,门口有“环保祭扫兑换点”,可以用烧纸换免费的鲜花;进园后要保持安静,松柏丛中的小路很窄,尽量靠右侧走;要是有老人或行动不便的亲属,入口处可以免费借轮椅,工作人员会主动帮忙指路。上次我陪奶奶去,一个穿制服的姑娘全程扶着她,直到找到爷爷的墓碑,特别贴心。
进了西静园的门,风里飘着松柏的清苦味,小路两旁的侧柏长得比人还高,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来,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影子。Aunt 捧着百合,沿着编号找到墓碑,轻轻擦掉上面的灰尘:“老周,我带了你最爱的百合,今年我学会了做你爱吃的红烧肉,下次做给你看。”风掀起她的衣角,远处传来工作人员提醒“不要烧纸”的声音,却一点都不显得聒噪——整个园区的氛围肃穆又温柔,像在轻声安抚每一个追思的人。
其实不管要不要预约,提前做好准备总能避免麻烦:比如提前一天查好天气预报(要是下雨,园区的小路会滑,得穿防滑鞋);带好身份证(无论是预约还是现场登记都要用);选一束淡雅的鲜花(百合、菊花都好,比烧纸更环保);要是第一次去,最好提前查好墓碑的位置(可以打公墓电话问,或者进园后找工作人员要地图)。
临走的时候,Aunt 站在门口回头望了望,松柏间的墓碑隐在绿意里,她轻声说:“下次来我提前预约,省得慌慌张张的。”我笑着点头,心里想着:所谓祭扫,不过是“好好告别”的仪式,顺顺利利的,才能把想说的话都讲给亲人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