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总来得慢悠悠,西山脚下的银杏叶刚染成金黄,福田公墓的石径上已经落了一层碎金。常来这里的人都知道,这座藏在颐和园北墙根的公墓,不止有满园的松柏与百年国槐,近来还多了些让人心头一暖的“新消息”——那些关于墓地优惠的政策,正悄悄把“告别的重量”变轻。

福田公墓始建于1930年,打从民国时就是京城有名的“园林公墓”。青石板路绕着鱼塘,玉兰树的花影落在旧碑上,连郭沫若、俞平伯等名人的墓区都浸着墨香。可它从不是个“守旧”的地方,近年来跟着殡葬改革的脚步,慢慢推出了树葬、花葬这些生态节地葬式,而这次的优惠政策,正是给这些“新选择”添了把“柴”。

最让人心动的是“生态节地葬优惠”——选树葬、花葬这种不立传统墓碑的葬式,能直接享墓位费30%的补贴。负责民政事务的李姐跟我讲过个故事:上星期有位张阿姨,儿子想给爱养花的老伴选树葬,听说有优惠当场落了定,指着玉兰树说“老陈生前总嫌墓碑太沉,这下好了,既能陪着他,又不占地方”。还有家庭合葬的补贴,要是一家三代合葬在同一个节地墓区,管理费能减免20%——对想“团圆”这可不是小数目。更贴心的是特殊群体的减免:烈士家属、城乡低保户、特困人员,凭低保证、烈士证这类证明,能享墓位费全免或减半,连刻字、安葬的工本费都能省一部分。上个月有位退伍老兵来办手续,攥着父亲的烈士证红着眼眶说“政府没忘了我们”,旁边的工作人员赶紧递上热水,说“这是该给您的,也是给老英雄的”。

北京福田公墓墓地优惠-1

这些优惠从不是“促销噱头”。办公室的王主任说:“我们见过太多家庭为买墓地攒钱,有的甚至借了外债。优惠不是让大家‘占便宜’,是想告诉大家——尊重生命不一定得用‘大墓碑’。”上周碰到张阿姨在生态葬区浇花,她选的玉兰树已经抽了新枝,树下的小铜牌刻着“爱花的老陈”,风一吹,树叶沙沙响,像老陈在跟她说话。张阿姨笑着说:“本来以为要花不少钱,结果补贴下来省了快一万,既能让老伴舒服,又不给孩子添负担,挺暖心的。”

想申请优惠也不麻烦。带好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特殊群体再带上相关证件,直接去福田公墓服务中心找工作人员就行。嫌跑一趟麻烦的,也能在“福田公墓”公众号上预约,客服会提前说清楚要准备的资料。服务中心的小周说:“我们最怕大家觉得‘优惠不好抢’,其实只要符合条件,资料齐了当天就能办。”上星期有位阿姨带了低保证来,工作人员接过资料翻了翻,笑着说“阿姨您坐会儿,我十分钟帮您办好”,不一会儿就把办好的手续递了过去,阿姨攥着表格连说“谢谢”,出门时还摸了摸门口的银杏叶,说“这树跟我老家的一样,看着就亲切”。

北京的秋意越来越浓,福田公墓的银杏叶落得更密了,生态葬区的玉兰树却愈发精神。那些关于优惠的数字,变成了玉兰树下的影子,轻得像片银杏叶,却暖得能裹住整个秋天。福田公墓的优惠,从来不是“卖墓地”的幌子,是用最实在的方式,让每一个想要“好好说再见”的人,都能少一点负担,多一点温暖。就像张阿姨说的:“优惠不是钱的事儿,是这份心,让我们觉得,连告别都有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