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过日子,总绕不开“根”的事——生老病死,最后要找个能安放思念的地方。最近不少朋友问我,中华永久陵园怎么样?我上周特意去了趟延庆,想替大家看看,这个被很多人提起的陵园,到底藏着什么不一样的心意。
中华永久陵园在延庆八达岭镇,离京藏高速出口也就15分钟车程。我开车过去,过了八达岭长城没多久,跟着导航转个弯就到了。要是没车,坐919路公交到八达岭站,打个车十分钟也能到——毕竟祭扫方便,是选墓地的第一要务。我去的时候是周三上午,园区门口的停车场有空位,不用挤,这对周末来祭扫的家庭来说,挺贴心的。
进了门,第一感觉是“轻”——没有那种沉重的压抑感,风里飘着侧柏的清苦味,远处的山雾还没散,像给园区裹了层薄纱。沿着主路走,两边的侧柏长得齐整,枝叶搭成了一条绿廊,阳光漏下来,在地上撒了片碎金。山脚下有片桃林,四月初刚开,粉白的花簇压着枝桠,偶尔有花瓣飘到墓碑上,倒像给石头染了点春天的颜色。走到水库边,水面平得像镜子,倒映着山上的树和天上的云,有个老人蹲在岸边,手里拿着束菊花,轻声说“你生前喜欢看水,这下能天天看了”——原来他是给去世的妻子选的墓,就靠在水库边。
园区的顾问姓王,说话轻声轻气的,不像卖房的销售,倒像邻居家的大姐。她跟我说,上个月有对小夫妻,想给病逝的妈妈选墓,妈妈生前是小学老师,喜欢养花。王姐就带他们去了园区里的“花语区”,那里的墓型都带个小花园,能种自己喜欢的花。小夫妻选了个靠角落的位置,王姐说“这里安静,适合老师,以后你们可以种月季,老师肯定喜欢”。还有资质的事,王姐拿出一沓证件,指着说“你看,这是国有土地使用证,这是殡葬服务许可证,都是正规的,永久使用权没问题——咱不能让活人担着心”。价格方面,我问了几个墓型:简约立碑墓起步价大概6万,艺术墓有十几万的,也有三十多万的定制款,王姐说“都是明码标价,没有隐形消费,你预算多少,我给你找合适的”。
园区里有个“记忆馆”,不大,里面摆着一些逝者的遗物——有老人的老花镜,有孩子的玩具车,有妈妈的围巾。管理员说,这是家属自愿放的,“有时候家属来,坐在里面看看遗物,像跟逝者聊聊天”。清明的时候,园区会办追思会,没有锣鼓喧天,就放逝者喜欢的音乐,有次放了《茉莉花》,是个老太太生前最爱唱的,她女儿坐在那里,眼泪掉在膝盖上,说“就像我妈还在客厅里唱”。还有代祭服务,要是没时间来,打个电话,工作人员会帮你擦墓碑、献花,还会拍个视频发给你——“就算你在外地,也能让逝者知道,你没忘了他”。
走的时候,我买了瓶矿泉水,便利店的阿姨笑着说“慢走啊,下次来提前说,我给你留个位”。风里又飘来侧柏的味道,我望着远处的桃林,突然懂了——中华永久陵园的好,不是它有多豪华,是它把“怀念”变成了具体的、温暖的东西。它是桃林里的一朵花,是水库边的一阵风,是工作人员的一句“我帮你擦干净了”,是你站在墓碑前,能清清楚楚地感觉到:那个你想念的人,没走,他就在这里,等着你来,跟他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