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秋末总带着点温凉的风,沿着经十东路往东走,过了邢村立交不远,就能看见归山陵园的朱红牌坊——鎏金的“归山”二字映着蓝天,像站在岁月里等归人的老邻居。常有人说,归山的“归”不是终点,是给思念找个能落脚的地方,而如意区就是这些“思念的家”里,最有烟火气的那一间。
如意区在陵园东北隅,背靠青龙山的缓坡,前面是两排整整齐齐的侧柏行,风过的时候柏叶沙沙响,像谁在轻声念叨家常。园区里的小路是用青石板铺的,边缘长着几簇三叶草,偶尔有蝴蝶停在上面——去年有个小朋友蹲在路边找四叶草,说要给爷爷的碑前放一片“幸运”。常有人问起如意区的价格,其实就像选楼下的老房子,楼层、窗外的风景、离凉亭的距离,每一点都藏着“不一样”的理由。
最基础的立碑墓在三万到五万之间,大多挨着侧柏行,几步路就能走到园区的小凉亭——夏天有树荫挡太阳,冬天能避点西北风。有位阿姨去年选了这里的三号行,说那位置对着一棵老槐树,“当年我和老伴结婚时,家门口就有棵这样的树,站在碑前风一吹,就像他在拍我肩膀”。要是想要视野开阔些的,比如靠山坡上的位置,能望见远处的卧虎山,价格大概在七八万;要是在意“如意”的寓意,选带云纹或松鹤雕刻的如意碑,价格就得十万往上了——有位叔叔选了这样的碑,说“我妈生前最喜欢如意形状的发簪,现在碑身刻着云纹,就像她还戴着那支簪子,站在风里等我”。
其实选墓位从来不是“选最贵的”,是“选最像他的”。去年冬天有位阿姨转了三圈,最后选了靠近卫生间的位置,说老伴生前有糖尿病总跑厕所,“这个位置他不用着急”;还有刚工作的小姑娘选了最便宜的立碑墓,说“奶奶生前总给我留糖,这里能晒到太阳,糖纸不会潮”。如意区的价格表上,每串数字都不是冷冰冰的:三万多的墓位藏着“省钱给孙子买玩具”的牵挂,十几万的碑刻着“你爱了一辈子的云纹”的心意,连最基础的立碑都带着“他喜欢树”的执念。
归山陵园的大门外,常有人捧着菊花站着,风把花瓣吹得飘起来像小蝴蝶。如意区的每块碑面都擦得干干净净,有的放着半块吃剩的月饼,有的摆着一瓶没喝完的白酒——那些没说出口的话、没做完的梦,都在“如意”的名字里找到了归处。所谓“如意”,不过是“我把思念安在这里,就像你从来没离开”。如意区的价格从不是数字游戏,是一个个“想把日子过成从前”的心愿,是给思念安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