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里还裹着些槐花香,张阿姨攥着皱巴巴的纸条站在公交站台上,纸条上歪歪扭扭写着“天山陵园”四个字——这是她第三次来北京找已故女儿的墓地,前两次都因为地址不清迷了路。像她这样的人不少,每年清明前后,陵园的咨询电话总会响个不停,问得最多的就是:“天山陵园地址到底在哪里?
其实天山陵园的位置不算偏,就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桃林村北,背靠燕山余脉的天寿山,面朝京密引水渠,是京北少有的依山傍水的陵园。我第一次去是陪邻居李叔,他要给去世的老伴送菊花。我们坐地铁5号线到天通苑北站,转乘昌20路公交,车窗外的风景从高楼变成农田,等司机喊“桃林村到了”,下车沿着梧桐树走1.2公里,远远就看到陵园门口的石牌坊,鎏金的“天山陵园”四个字在阳光下亮得温和。
走进陵园,两侧的雪松比两层楼还高,枝叶织成绿伞,把阳光筛成碎金洒在柏油路上。脚边的冬青丛里藏着几朵小蓝花,像星星落进绿毯。主干道旁的指示牌很清晰:玉兰区在左,松柏区在右,海棠区在最里——每个墓区都以花树命名,连指示牌边框都刻着缠枝纹,倒不像是陵园,更像个安静的公园。李叔往玉兰区走,说老伴生前最爱玉兰花,每年春天去颐和园看,现在葬在这里,抬头就能见满树玉兰开。
很多人第一次来会混淆“天山陵园”和“天寿陵园”,其实两者差一个字,位置差十公里。天寿陵园在十三陵附近,走京新高速;天山陵园在兴寿镇,走安四路。我帮朋友对比过路线:公交的话,天山陵园是昌20路到桃林村,天寿陵园是昌53路到十三陵;自驾的话,天山陵园看“安四路”路牌,天寿陵园看“京新高速”指示。要是不确定,打陵园咨询电话010-60762345准没错,工作人员会把路线拆成一步一步,连哪个路口有便利店都能提醒。
上周末再去,碰到张阿姨坐在女儿墓前,把桂花糕摆成小堆,轻声说:“丫头,妈终于找着你了,以后每年都来陪你吃桂花糕。”风掀起她的白发,旁边海棠树落了几朵花,刚好落在碑前石台上。我站在不远处看着,突然觉得天山陵园的地址从来不是冰冷坐标——它是张阿姨攥了三次的纸条,是李叔记了十年的玉兰区,是所有放不下的牵挂,终于能落地的地方。
其实找地址的过程,像穿越岁月迷雾,一步步靠近心里最柔软的角落。不管是公交转几趟车,还是自驾绕几个弯,当你看到石牌坊下的雪松,闻到风里的槐花香,摸到墓碑上熟悉的名字,就会明白:哦,原来这里就是终点,是思念能安放的地方。就像张阿姨说的,“找着地址,就找着了和丫头的联系”——这大概就是天山陵园最温暖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