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衣领时,我正站在温泉路的老梧桐下,看导航里的蓝点一点点靠近那个藏在城市褶皱里的温柔坐标——温泉墓园。

很多人问温泉墓园的具体地址,其实它从不是地图上冰冷的点,而是嵌在南京玄武区烟火气里的“活印记”。准确说,是温泉路168号——北靠紫金山余脉的缓坡,坡上的马尾松总在风里唱沙沙的歌;南接清溪河的潺潺流水,河边石凳上常有人垂钓,鱼钩晃碎满河阳光;西边是社区医院的红屋顶,去年冬天我陪妈妈挂水时,透过窗户就能看见墓园的铁门;东边是网球场的围网,周末的笑声会撞着围网飘进来,落进墓园的树影里。这些熟悉的地标像串在记忆里的珍珠,把墓园的位置磨得暖烘烘的。

上周陪楼下张阿姨找墓园时,我们一开始跟着导航走偏了。张阿姨的老伴去年走了,她总念叨“想去看看他,可记不得路”。我们沿着温泉路走了三百米,看见巷口卖桂花糕的阿婆——竹匾里的桂花糕冒着热气,甜香裹着风扑过来。张阿姨凑过去,声音轻轻的:“阿婆,温泉墓园怎么走呀?”阿婆抬起头,眼角皱纹里都是笑:“姑娘,往前拐个弯,看见那棵歪脖子老槐树没?树后面的铁门就是。我老伴以前总去那棵树底下下棋,现在呀,他也在墓园里,我常去看他。”

我们顺着指引走,巷口梧桐树影里果然看见那棵老槐树——树干缠着旧红绳,树洞里塞着小朋友的糖纸、皱巴巴的纸条,还有半根没吃完的棒棒糖。树后是深灰色铁门,门旁青砖刻着“温泉墓园”四个烫金小字,字边缘被岁月磨得模糊,却像有人反复摸过,泛着暖光。走进墓园,柏油路铺得平整,没有坑洼——管理员王师傅说:“去年翻新特意把路修宽,好多老人行动不便,轮椅要能推得过去。”两旁四季青郁郁葱葱,间或有腊梅树,枝桠藏着冬天的花苞。每排墓碑间留着宽通道,秋天金桂落满石阶,冬天腊梅香飘满院。张阿姨走到老伴墓碑前,蹲下来把桂花糕轻轻放下:“老周,我带了你爱吃的,阿婆做的,还是以前的味道。”风里飘来桂香,吹得碑前纸花晃,像有人在回应。

温泉墓园的具体地址-1

其实找温泉墓园的地址,找的从来不是一个冰冷坐标。它是卖桂花糕阿婆的指引,是歪脖子树的树洞,是清溪河的流水声,是每一缕飘着桂香的风。它是心里的牵挂能落地的地方,是想念能找到归处的地方——就像张阿姨说的:“找到了路,就找到了他。”

温泉墓园的具体地址-2